成博  靳晓沛  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  视频剪辑  靳晓沛

10月21日起,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录片《英雄儿女》开播。年近百岁的刘伯骏老人看完之后难抑心中激动,“太珍贵了!几十年前的艰苦岁月,难忘战斗友情的战友隔着电视屏幕重逢了!”

1921年,生于四川宣汉,刘伯骏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家,擅长指画,师承潘天寿、吴莞之、林风眠、李可染、诸乐山等艺术大家。1952年9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文工团美术组创作员的刘伯骏,随部队入朝鲜作战。在上甘岭的近一年时间里,刘伯骏创作各类现场速写200余幅,成为今天我们了解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宝贵史料。

10月23日,记者来到这位百岁老人家中,听他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往事。

经历了战场上的敌机轰炸与数度转移,刘伯骏介绍,自己的战场速写仅有10幅被保留了下来。10幅作品中,生动详实再现了当时艰苦紧张的状态。画作有描绘一个女孩为另一个女孩抓头上虱子的生活场景,有志愿军在瓜棚下睡觉的住宿场景,有惊险紧张的大桥抢修,也有战士们在坑道里学认字……从残酷的战争前线中,刘伯骏通过定格下一些温馨的瞬间,“战争很残酷,我想通过我的画,抚慰前线战士的紧张情绪,让人安静下来。”

2011年,这批珍贵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向更多人讲述那些留存于岁月的战时生活。

除了这件作品,刘伯骏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还有一张名为《钳住它》的漫画作品。在入朝作战前的1950年,当时刘伯骏所在的23军驻扎上海虹口。一天,他在随连长巡查驻地时,偶然间看见一铁匠正在打铁,就画了多幅速写。经过三天的构思创作,刘伯骏画成了表现抗美援朝主题的漫画《钳住它》。画面上,中朝两国军队化身钳子,紧紧钳住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出国作战早期的艰苦战斗中,刘伯骏的《钳住它》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士气,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上海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展览把《钳住它》做成了巨大模型放在展览门口,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群众大游行前面抬着《钳住它》的巨大模型,多种书刊封面也印着这幅《钳住它》……

《钳住它》

刘伯骏儿子刘南平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慰问团回国作报告时,就提到在上甘岭战斗最艰难的时候,美军占领了志愿军阵地。那时,志愿军全部转移到了地下坑道,坑道内粮尽水绝,异常艰难。当时坑道中挂着《为了祖国母亲》和刘伯骏的《钳住它》。这两幅作品成为战士们的精神航标,激励着他们在坑道内坚持战斗,直到最后在坑道内外配合下重新夺回地面阵地,战胜了美军,取得了胜利。

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