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视频



●全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800余万亩

●全省丘陵区水稻生产面积约1700万亩,接近全省水稻生产面积的2/3

每小时旋耕整地超4亩、施底肥超过20亩、插秧5亩以上……随着一台台智能化农机助力,水稻种植户们抢抓农时、将绿油油的水稻栽插到田间。眼下,正是四川麦茬水稻栽插的关键时期,农户们要在5月完成大部分水稻机插作业。

水稻机械化移栽。

5月19日,在德阳市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四川省农业相关部门联合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在中江县的田间地头举办了一场“水稻机械化种植高质高效技术培训会”。专家们现场示范向省内各地农技人员、种植户们展示农机智能化驾控、水稻底肥全耕层混施、水稻覆膜机插秧节水生产等技术。

在传统的认知里,丘陵区田块破碎、有一定的坡度,机械化作业难度大。丘陵区水稻生产,如何让农机在田间“奔跑”?

“黑科技”赋能  水稻生产实现节本增效增收

演示现场,随着一台宽窄行插秧机驶过,田间的秧苗留下一行行整齐的平行线。“这是无人驾驶插秧机,它按照预设作业指令,沿着系统预设路径精准栽插秧苗,栽插深度和行驶轨迹达到厘米级精准控制,水稻机插轻松实现‘跑直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朱从桦告诉记者,这样的插秧方式,全程仅需一名辅助人员补充秧苗,大幅降低劳作强度,每小时可插秧5亩以上,稻田有效栽插利用率还能提高3%以上,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已推广近10万亩。

插秧机在作业中。

“我们从2022年开始采用无人驾驶插秧机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保守估计每亩能节本增收20元,每台经过智能化升级的插秧机,1个插秧季能节本增收超过1万元。”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滔说,该专业合作社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植保无人机。

来到专业合作社内,全自动育秧流水线吸引了1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技人员和专合社负责人的注意。随着排盘、配方营养土、铺底土、淋水、淋药水等一系列流程,全自动育秧流水线一气呵成。“自动排盘机安装在播种机前面,效率能达到每小时3000盘。高速播种机工作一天,就能供1500亩大田使用。”朱从桦介绍道。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过去都是在大田里育秧,费时费力,育秧时节室外气温多变,刚出芽的秧苗适应环境和抗病害能力较弱。如今,采用工厂化暗化育秧,能确保秧苗的品质及存活率,节省人工还能提高秧苗质量。”常滔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的2000余亩水稻已经开始插秧,预计6月初插秧完成。除了供专合社自己需求外,还将为周围12000余亩大田提供秧苗。

机械化助力  挖掘丘陵山区粮食增产潜力

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小军介绍说,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先进适用技术,是提升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举措。

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技人员和专合社负责人正实地参观新农机和新农具。

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痛点和难点在哪?

“四川丘陵区水稻生产面积约1700万亩,接近全省水稻生产面积的2/3,是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区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高方远介绍,针对丘陵区“无机可用”、“有机难用”、“机艺不协”等难题,以“两融两适”为着力点,开展丘陵区水稻机械化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是转变丘陵区粮食生产方式,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作为“全省产粮第一大县”的中江县,则通过宜机化改造等举措破解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难题。“中江丘陵地区多,通过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方便农机下田。”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股长常春华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改造2.5万亩,改造区内农机通达率达到100%,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95%,生产效率提高60%以上,每亩增收380元以上。

同时,中江县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农户购置实用农机积极性,加快补齐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环节机械化短板,持续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应用水平。

“目前,中江县水稻进入抢栽的关键阶段,已有超过5万亩水稻完成机插秧作业。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示范推广宽窄行机插秧等高质高效技术,通过农机无人驾驶赋能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刘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