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红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文/图

“在小小的探方里面挖啊挖啊挖,古蜀文明的遗迹就这样找着啦……”近日,在考古探索基地的工作人员带领下,一群小“考古学家”手执铁锹、毛刷等工具,有模有样地蹲在探方里模拟考古发掘;走进三星村党群活动中心,三星堆青铜面具、玉石立人像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摆满了几个橱柜;马牧河边,考古研学、农旅融合、文创周边、特色种植……三星村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由村集体入股企业生产的文创周边产品。

而在2021年,随着“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三星村人还在为如何将遗址保护和乡村产业和谐发展而发愁。

短短两年时间,三星村是如何把握住三星堆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申遗的重大历史机遇,依托三星堆这一超级文化IP,走出一条农文旅结合的产业转型之路?5月22日,记者走进三星村一探究竟。

每个村民都是遗址守护人

曾为乡村产业发展而发愁

“三星村每个村民都是三星堆遗址的守护人。”三星村党委书记罗绪福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三星村与三星堆的过往,并自称“三星堆堆长”。

三星村党委书记罗绪福带领游客体验祈福仪式。

鸭子河南岸,马牧河南北岸,12万平方公里区域正是三星堆遗址保护区。而三星村位于三星堆遗址保护区之上,村名也来自三星堆遗址。三星村村民祖辈生活在这片遗址上,开垦着这片土地,同时也守护着这片土地。如今他们将以另一种身份继续与这片土地对话。

“这里曾经有一片鱼塘,那里曾经是一片菜园……”“三星堆的三个土堆分别在那边……”当地乡贤肖尤光回顾着曾经生活,说到动情处不免情绪激昂。他说道:“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将三星堆遗址保护好、发扬好。”

“村民做出了很多妥协,比如放弃生活饮水项目、不种植深根作物、不乱建坟、不随意改建居住房屋等。”罗绪福谈道,村民们在三星堆遗址保护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大发现,让三星堆遗址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三星堆新博物馆的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围绕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进程加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星村抓住机遇,走上了一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引入企业入股

村集体经济有了抓手和支撑

三年前,三星村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这片土地上种什么?”是罗绪福面临的头号难题。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三星村与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打造科学化、标准化、景观化农业,“比如用特色农作物将三星堆图案写在大地上。”罗绪福介绍道。

村集体如何控制土地上种什么作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经营权问题。“目前80%的耕地已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名下,分包给种植户,并由村集体集中安排种植农作物品种。”罗绪福介绍,目前正在加速收割小麦、油菜,马上进行水稻插秧,今年准备试验种植彩色水稻。该项工作由村集体入股的一家公司——众星伴月农业科技公司主导完成。

除了众星伴月农业科技公司,三星村还入股了蜀人记乡村旅游、蜀兴置业、崇雅斋艺术品加工、巴蜀文创设计、锐扬方舟文创设计等六家公司,涉及研学旅游教育、旅游服务、农耕文化、青铜文化、文创等五大领域。六家入股企业为三星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抓手和支撑。

村集体与企业如何合作?罗绪福表示,六家公司按公司章程独立运营,村集体经济按10%-15%的比例入股六家公司,同时成立产业发展部,安排专人在公司担任监事,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条例”对三星堆遗址的保护管理作出了严格规定,三星村的产业发展需要在“条例”允许范围里进行,因此,选择发展什么产业对于三星村至关重要。

“村里至今都没有通天然气等”“月亮湾等遗址没有对外开放,无法开展深度游。”“农业设施薄弱”……三星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少,但这并没有影响企业参与三星村产业发展的热情。

农文旅产业链深度融合

让这片土地发挥最大价值

“我研究的就是公众考古学,‘条例’出台前,我就知道三星村的土地利用会有很多限制。”北京大学公众考古学专业硕士毕业的刘庆华表示,这并不妨碍他来到三星村进行创业。出于对三星堆文化的深刻理解,他深知三星堆文化蕴含的巨大商机,成立蜀人记乡村旅游公司,在他看来是必然。即使种种限制,但总有解决办法。刘庆华说道:“不能新建建筑,我们就在三星村原有风貌上,改造出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为学生讲授青铜制作的过程。

“我们不担心人流量不够,而是担心接待能力不够。”刘庆华坦言,3月份以来,客流量暴增,受限于接待能力,每天只能接待一千人。“为此我们错失了很多大旅游团。”他有个设想,如果能把基地附近的一个鱼塘承接过来进行改造,他将复原三星村码头集市,能稍微缓解接待能力不够的焦虑。

“六家企业互相联动,产业结构相互结合,在农文旅产业链上进行深度融合。”罗绪福盘算着,要让游客载兴而来乘兴而归,让这片土地发挥最大价值。

“蒸蒸日上”是蜀兴置业总经理张成富对蜀兴置业旗下农家乐生意的描述,他还计划投资一千万打造民宿,“开民宿的条件还不成熟,相关手续正在协调办理中。”

6家公司成立一两年以来,已经有3家开始盈利,预计今年年底将第一次分红。”罗绪福介绍,全村6000多名村民将平均分配。

罗绪福表示,接下来,三星村还将开展数字“认养”,结合24节气,利用200亩地古蜀农耕和沉浸式研学体验等活动,为三星村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三星村的产业转型正在路上,在遗址保护的红线之下,三星村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但同时,依托三星堆这一超级文化IP,回报注定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