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走进木里县中学,干净优美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舒适的宿舍,先进现代的教学设备,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塑胶操场,“人造草坪铺好,孩子们就能自由自在地踢足球了。”在木里,山地多,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梦想。

这是攀枝花对口帮扶木里教育工作,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成果。先后投入教育帮扶资金5414万元,实施项目13个,木里县中学、城关二小教学楼和大量乡镇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都在这期间得到改善,木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设施达到了标准,甚至超出标准水平,木里教育还需要什么?在木里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向不同身份的受访者提出这个问题。“缺老师”“缺优秀的管理人员”,答案几乎无异。

缺到什么程度?“有的科目如果没有外界援助,无法开课。”木里县教体科局局长刘建波用“青黄不接”来形容木里县的教育人才现状。虽然目前木里县在大力开展教育改革,但是有新的教育理念的管理人员、有教育水平的老师,都需要大量培养。

为什么会这么缺?“木里县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比较差,老师分不进来,留不下来,哪怕是很多新招聘来的老师,没呆几年就要走。”木里的教育师资面临尴尬境地,今年木里拿出58个中学教师名额,面向全省进行招聘,但是最终只招到19名教师。

没有稳定的教师团队,学校的教育很难持续提升,因此木里对长期的教师格外渴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攀枝花援藏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木里的老师得到进步。此外,刘建波告诉记者,他有一个让人欣喜的新发现:已经有从木里走出去,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返回家乡,加入到木里的教学发展中。

“这样的人才循环有利于教育事业长期发展,教育帮扶不光帮助当地解决短期的显性的问题,同时,还潜下身为长期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刘建波说,虽然比起短期可见的成绩,这样的变化耗时长,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帮扶工作带来的这些希望是点点星火,总有一天能够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