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云

在数千年前漫长的彝族迁徙史中,凉山彝族从何而来,一直以来就有许多学术上的讨论。

5月18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举行的首届金沙江文化论坛——金阳县金沙江千年首渡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会上,川观新闻记者从中了解到一些重要信息:

滔滔金沙江奔腾不息,数千年前,彝族先民从现今云南昭通渡过金沙江,从如今的四川凉山州金阳县进入大凉山,这是彝文古籍《指路经》中详细记载的内容,彝族先民在这里书写了“千年首渡”的壮丽史诗,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

当天,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昌学院,以及凉山州博物馆、西昌文管所、昭觉文管所等多所高校、科研单位5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及云贵川彝学专家、爱好者齐聚一堂,聚焦“金阳县金沙江千年首渡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学术研讨,并为“千年首渡”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此次研学会,由教育部“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主办,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彝族历史文化繁荣发展。

“要积极探索以金沙江流域彝族历史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精神标识,及其在建构中华文明史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说:当前,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形塑着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基本样貌,对此,中国学者必须对世界格局和文明互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更为主动、更有分量的发声。

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中心副主任、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曾明教授建议:探讨金沙江流域彝族历史文化问题、推动金阳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在增强文化自信中,擦亮金阳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

研学会上,参会的专家、学者就“多样性对话:自然与人文”“千年首渡:流动的边缘与交融的文化”“金沙之阳:金沙江流域文明传承与地方可持续发展”“金阳文化定位与文旅产融合发展座谈会”“挖掘金沙江文化推动金阳县文化振兴”“金阳县文化品牌培树与延伸”等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并从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历史文化等方面,明确了金阳县在彝族迁徙史中的重要地位。

研学会期间,还举行了云贵川彝学专家圆桌论坛。专家从政府、产业、高校等角度,共同探讨了当下县域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难题、路径与契机,以及如何更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地方历史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

研学会开幕前,与会专家、学者还到金阳县丙乙底、百草坡、三峡连心桥、金沙江古彝渡口、东山社区非遗展示地、青花椒产业园等地进行了田野考察。

金阳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南麓,浩荡的金沙江从境内穿过。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金沙江流域彝族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和表述着彝族古老独特的山水智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记忆,历史底蕴深厚,保存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并对如何把金沙江千年首渡文化挖掘提炼出来,展示出去,探索彝族历史文化产业、人才、生态、组织多维振兴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金沙江旅游带上的彝族文化高地,助力加快建设“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提出了宝贵建议。

据金阳县委副书记刘泽君介绍,本次研学会,是深入挖掘古彝“千年首渡”文化的丰富内涵、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是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金阳县将以此为契机,讲好“首渡”故事、弘扬“首渡”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更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千年首渡”文化遗存宝地、研究高地、交流基地、产业洼地。

(图片由金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