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谢代强  巴中观察 谭裕骑

5月17日,记者走进平昌县灵山镇元柏社区尚国种养家庭农场桑叶种植基地,一株株及腰的桑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连片的桑田青翠碧绿,宛如绿色的海洋,田野间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忙着采摘桑叶。

“这片桑树基地共有200亩,全都属于优良杂交桑‘强桑1号’品种 ,不但生长快,而且叶厚汁多,是蚕子的美食。”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尚国告诉记者,2022年1月,他花了近15万元从浙江购买了14万株桑苗,目前桑树长势良好,虽然栽种时间短,但是已经采摘桑叶养了第一批蚕了,卖了近4万元,初看效益还很不错。

现年50多岁的周尚国一直在元柏社区担任干部,几年前,他就发现种桑养蚕生产周期短、投入少、效益高,特别是近几年在邻近县区乃至川内很少有人养蚕,市场缺口大,再加上该村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有传统的养蚕习惯,凭借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周尚国下定决心种桑养蚕。但养蚕是一门技术活,如果技术不佳,蚕子就会死去,怎样学到过硬的技术呢?“虽然小时候我跟随父母一起养过蚕,但毕竟是浅尝辄止,还无法单独‘操刀’。” 周尚国说。为了进一步学习技术,提高本领,周尚国于是背着行囊前往20多公里外的土兴镇华山村蚕桑产业园驻地学习,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摸索,头脑灵活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养蚕的技术。包土地、购桑苗、建厂房……说干就干,学成归来后,2022年1月周尚国陆续投资近100万元,开办起了平昌县灵山镇元柏社区尚国种养家庭农场,开始了养蚕事业,并逐渐成为了村里的养蚕大户。

记者跟随周尚国来到他的蚕房,只见一个偌大的钢架厂房映入眼帘,走进房内,“沙沙”声不绝于耳,架子上密密麻麻躺着的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在啃食桑叶,养护管理人员陈德双正忙着给蚕喂新鲜的桑叶。

“我每天的任务就是专门给蚕喂食、清沙、消毒。”陈德双告诉记者,想要养好蚕,有收益,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一日三餐要给蚕宝宝喂饱,特别是蚕进入了四眠期,食量增大,每天要抢时间采摘新鲜桑叶喂食。二是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及病虫的干扰,只有做到了这两样,蚕茧产量才多,纯度高,质量好,才能卖出好价钱。

“现在蚕茧市场行情很好,根本不愁销路,不仅可以通过网上销售,广东、江浙一带的缫丝厂老板还经常上门收购,甚至还要提前预定才行,就目前来看,‘种桑养蚕’可以称得上农民收入最有保障的产业之一。”尝到甜头的周尚国深有感触地说。

“我这季养了30张蚕,可以产蚕茧900公斤左右,能卖5万多元。”周尚国喜滋滋地说道,他同华山村蚕桑产业园签订合同购买蚕种,进行后阶段养殖,据估计,今年大概能养6季,毛收入可超过30万元。

蚕房养护管理、地中采摘桑叶需要大量人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在周尚国的家庭农场里,他长期固定雇佣了4个村民,同时,还招了20多个散工,用于忙时基地锄草、施肥等管护。现年70多岁的脱贫户杨正莲就是其中一员,她长期固定在农场里务工过上了好日子,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按时领工资,从不拖欠,农民变工人了,我们做梦也想不到在年老时还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哦!”杨正莲开心地说。

“以后,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致力发展桑蚕全产业链,实现科学化、专业化养殖,把蚕桑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桑养蚕’,共同致富。”谈起对未来的打算,周尚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