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26日这条船要走,收尾的活,要尽量往前赶。”10月20日下午4时许,刚刚从车间会议出来,王俊国迅速赶到工段上,把接下来的机舱清洁、夹板冲水等工作做进一步详细安排。

22岁的王俊国,在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担任坞修主管。2018年10月,通过舟山市定海区与达州市宣汉县创新开展的东西部职教劳务协作“2+1”教学项目——宣汉籍学生在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学习2年,第3年到舟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实习并推荐就业,来到舟山市。

所修机电专业的王俊国,是首批选派到舟山的30名学生之一。

“高三上学期在校学习,下期进入船厂实习。”王俊国爱专研技术、勤勤恳恳,经过他手的工件、装配,全部一次性报验通过。毕业转正后,仅做了3个多月的钳工,王俊国即被提拔为(单船)车间坞修主管。

“综合考虑各人技能、对工作态度和管理水平吧。”对于迅速被提拔,王俊国想到了这些原因。有一次一条船急着去拉货,为了抢工期,王俊国主动加班,连续工作24小时;在宣汉职中读书时他担任班长,积累了管理经验。

这份工作让王俊国很有成就感,有的船做浮修、有的做年检,修期短则一个星期、长至两三个月,过去一年,有10多艘船从他手里翻新。“一条船刚进来时锈迹斑斑、破破烂烂,出海时就像是一艘新船。”

不止于技术精进,隔着1800公里,舟山让他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公司安排厂里最好的师傅带我们,都是鼎鼎大名的师傅,不考虑以后我们继续在厂里干或者离开。”王俊国说,职教“2+1”机电专业留下的8名同学,都成长为各个工段上的的骨干,都能独挡一面。

全国模范教师张赛芬是王俊国在舟山市职校的班主任。“张老师对我们十分关心,毕业后,在节假日还到厂里来看我们,给我们带礼物,关心我们工作咋样、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就像妈妈一样。”王俊国很是感动。

现在,王俊国每月收入六七千元,他直言是东西协作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职教“2+1”,也许就跟宣汉职中时班里其他同学一样,在深圳、厦门、苏州等地做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我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至少未来5年内不会回四川。”王俊国很坚定:“还要继续把现在所接触的专业、技术、管理更加完善和提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