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

要说《行走的光芒》这本书的特点,我认为就是一个字:“实”——实践的“实”,踏实的“实”,实事求是的“实”。书中的主角罗从兵短短一生,始终在“实”字上下功夫;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本书作者和编辑坚持在“实”字上做文章。

罗从兵在行走,在哪里行走?在大地母亲上行走,大地上有人民,人民是大地的儿子,而罗从兵是人民的儿子。罗从兵通过自己的行走、实践、踏实、实事求是,让行走闪出了光芒。这是扎根于大地的行走,在大山中行走,在江河间行走,在农村、在基层行走,为广大民众的福祉而行走。这种行走,是广义的实践,是以人民至上为宗旨的实践;这种实践,闪耀着舍己为人的、实事求是的光芒。

坚实的思想

一本书要有一个魂,《行走的光芒》的魂是什么?就是它的思想。我以为,此书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这正是它成功的保证。那么,这个坚持的思想具体是什么?我想起了书中说到的80多年前我们党的一句话,这句话是题写在乡村的墙壁上的:“中国共产党是帮穷人找饭吃的政党。”很朴实的一句话,联系到本书就能看出,80多年来,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东西存在着,那就是“共产党是替穷人找饭吃的政党”这条朴实的真理。80多年后,这句话有了与时俱进的载体,那就是脱贫攻坚,这是这本书的总纲,纲举目张,作者和编辑都非常明确,这一点令我佩服。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和80多年前的那句话是前后承续、贯穿始终的。这一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个始终目标明确的整体,是一个始终不懈奋斗、从未断裂的进程。没有这样一个整体,没有这样一股力量,没有上上下下一致的行动,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发展。

本书有两处显示了这一思想,值得注意:

一是将脱贫攻坚的阶段性起点与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中央1号文件)联系起来。这是历史主义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它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在突出描写、集中描写罗从兵的人生和事业的同时,没有忽略许许多多罗从兵式的基层好干部的存在:“在这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斗争中,四川共有150名在基层奋斗的同志的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他们将宝贵生命献给了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伟大事业,树立起新时代巴蜀儿女的精神丰碑。”

罗从兵是他们的优秀代表。这一笔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只是一笔,但是有这一笔和没有这一笔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作者和编辑的心中,装的不仅是罗从兵一个人,装的是全省乃至全中国,所有为我们党的事业,为我们农村致富付出生命代价的所有的闪耀着光芒的“行走者”,这说明作者和编辑是有胸怀、有眼光的。

充实的内容

本书分别按罗从兵为民服务19年的三个阶段(太阳河乡阶段、马尔邦乡阶段、金川县交通局阶段)分成四章的顺序展开。每一章都是生动鲜活的罗从兵在行走、在行动、在为民众办实事,为民众鼓与呼,为民众操心。大到修路建桥,谋划并亲力亲为农村产业的发展,小到不厌其烦地解决部门之间、邻里之间、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与纠纷……不论是引导大家种植大黄、带领众人完成引水工程,还是危房改造,处处体现出“天大地大不如老百姓的利益大”的罗从兵信念、罗从兵速度、罗从兵工作法。

这种内容的充实,不仅体现在着力表现罗从兵工作中的大场面上,如面对老百姓为采挖虫草发生冲突时的处置,暴风雨之夜拄着拐杖指挥营救马奈村包都居民组被泥石流和洪水围困的村民,更体现在不放过对罗从兵个人生活场景和细节的描写上,如“不期而至的爱情”这一节,生动有趣、富于人情味,使人物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大小调剂,和谐有致。

对这些细节,尤其有一个地方让我非常感动,那是他还在太阳河乡的时候,县里的扶贫攻坚办打电话来问,你们那里有多少贫困户?把他们的电话号码告诉我。接电话的同志说,多少户知道,两个村一共有25户贫困户。可他们电话号码谁记得呢?只好把罗从兵叫来。罗从兵说,你说名字,我说号码。他的同事说一个名字,他马上说出号码,同事又说一个名字,罗从兵马上又说出号码。25户,每户的电话号码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个细节太重要了,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他能够把25户25个电话号码记得清清楚楚,正是因为他把每一户都当自己的父母兄弟对待。

此外,《行走的光芒》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开头。这个开头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罗从兵的第一份工作,一切的起点,护林员,这是一个跟生态有关的事业,而他的工作切入点,正是金川的绿水青山。这份事业甚至没有停留在金川,没有停留在阿坝,也不是停留在四川,它是全球性的。生态是全球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罗从兵正是从这个地方起步的,所以这个开头非常好。

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文章写得好,我认为这本报告文学基本符合凤头、猪肚、豹尾的特征,凤头漂亮、猪肚充实、豹尾响亮。

朴实的文风

此书从头至尾把真实放在第一位,以严谨、详尽的实地考察为前提和基础,努力融入罗从兵的工作环境中开展生命体验,这些就决定了全文在文学风格上的朴实。全文语言流畅,大众化、生活化,具有时代和地域的特色。除必不可少的政策背景的适当交代、说明外,全书可以说是以农民的或普通平民的语言,讲农民和普通基层干部的故事。没有空话、套话,句句落在实处。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本书直接引用了罗从兵一些堪称“金句”的有意味的大实话。比如“没有栽不活的树,只有立不住的人”;比如“我们为人民服务,但不能替民做主”;又比如“人在一起叫团聚,心在一块儿才叫团结”;又比如“多在现场,少在会场”等等。一字千金,点石成金。

朴实的文风,还体现在对民间传说的恰当运用上,这使文章更富淳朴的民族风韵。关于太阳河乡政府所在地“菩萨夫人”的传说,讲的是孝心善行,让罗从兵的家乡富于传统伦理氛围。关于“撒尔足措”(情人海)的传说,则既营造了罗从兵与未婚妻擦出爱的火花的环境氛围,又烘染了二人感情的炽烈和浪漫。

《行走的光芒》是一本及时的书,一本美丽的书。它的美,是朴素的美,朴实的美。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美丽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个动词。”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评价这本书本身也十分恰当。这本书的美丽,不仅是形容词意义上的美丽,更是在动词上的美丽。

正如我开头所说,这本书写的就是行走,就是行动,就是实践,总之写的就是一个“实”字,所以它既有形容词所具有的美丽,更有动词所具有的美。脱贫攻坚是一种动词意义上的美丽,脱贫攻坚的过程和结果,同时又具有形容词意义上的美丽。

总之,《行走的光芒》中的“实”,源于罗从兵身上的“实”。整部作品,是作者与编辑们努力以罗从兵精神写好罗从兵形象的结果。是罗从兵的“实”的精神,鼓舞了我们的作者和编辑去实践、去寻找,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写出了这本书。

作者简介

一苇,文学评论人,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