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姓名:杨忠宣

年龄:1933年10月生,现年87岁

籍贯: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黄洋镇人          

经历1953年2月参军,1953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一军61师183团1连(工兵连),成为一名工程兵。1955年在执行排雷任务中,因表现突出,先后3次获得“队前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20年4月荣获“2020年广元市优秀退役军人”。



陈绍海 周俊 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10月21日,秋日雨后的旺苍,天气微凉。87岁的杨忠宣在旺苍县黄羊镇黄洋河社区干净整洁的房间里,精神矍铄地浏览当天的新闻报纸。

虽然头发花白、耳朵不灵,但杨忠宣一说起他当年抗美援朝的经历,便精神焕发,讲起过往话语时而激昂时而深沉,仿佛那些岁月就在昨日。

战场上的工兵,哪里有雷就去哪

杨忠宣从小就有一个报效祖国保家卫国的梦想,1952年因为身体瘦弱,去参军的时候被拒绝了。一年后,他再次报名参军并顺利入伍。

“1953年2月刚入伍时在预备队,扛过步枪、机枪、迫击炮。”杨忠宣回忆说,后来1953年4月底,在部队领取了一枚印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后立即奔赴朝鲜。

到朝鲜后,杨忠宣所在部队来到了一个叫“金刚山”的阵地上,部队就在那里安营扎寨。他被分配到了二十一军工兵连,成为一名工程兵。从那时起,杨忠宣便开始担任扫地雷、架桥修路等作战任务。

“一个小组几个人,轮流排雷,我只是比较幸运。”说起排雷,老人慷慨的神情忽然黯淡,亲眼看见战友离去,是他心中最深的痛。

“雷多的就像秋天的落叶!满地都是风雷、定时雷、拉发雷。前面好几颗地雷都被成功排除,但再次轮到战友时,地雷被引爆了,他当时就没了。”因排雷有功,杨忠宣被授予三等功荣誉。

“我们一天能挖七八个地雷,不知道苦,不知道累,那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挖出的地雷越多,我们的部队就越安全。”杨忠宣说,最欣慰的是战友们技术本领高,伤亡不算大。

严冬酷暑、缺衣少食、装备落后,艰苦的作战条件,没有消磨志愿军战士必胜的决心。寒冷的冬季,是杨忠宣从未经历的考验。

“吃的基本上都是罐头、干菜、鸡蛋粉,没有新鲜蔬菜、没有新鲜肉品和鸡蛋,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能在山上挖些新鲜的野菜,就当做新鲜的蔬菜了。”杨忠宣说,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把最好的物资都送到朝鲜战场了,大家都很满足了。

退伍不褪色,回乡也要建功立业

1958年底,杨忠宣复员回村,先后担任黄洋村四村村长、县农业大学支部书记、黄洋农场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5年。

在担任村长期间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干任何事情都很认真,坚持原则,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期间,他带领群众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修路、修渠、改土,发展农业生产,把当时黄洋400多人的大家庭搞得红红火火。

退休后,老人经常帮助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还经常把一分一厘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捐献给慈善机构,国内地震、台风、新冠肺炎疫情等大事一次不落,几年下来累计捐款已达5000余元。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杨忠宣十分关注,每天都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疫情的具体情况并委托黄洋镇民政办将自己的500元退伍费捐给县红十字会。“这么多年,我一直受国家照顾,现在国家有需要,我应该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杨忠宣说。

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杨忠宣并不以老自居,而是紧跟时代步伐,每天坚持收看新闻,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自己年事已高,但这辈子,我永远是个兵!”杨忠宣说,虽然身体渐渐老去,但是深深地热爱着祖国和人民。“始终保持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我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党要忠心,对人民要有爱心!”(旺苍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