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文/图

深秋,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碧空如洗,高山平湖间,一片黄澄澄的金丝皇菊花开正盛。对口帮扶的第10个年头,攀枝花市立足于木里县经果林、蔬菜、中草药、养殖等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着手打造一座规划面积达1003亩的农业产业示范园,探索创新农业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在后扶贫时代,力争交出一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木里答卷”。

高原长出灿烂金丝皇菊花海

木里县农业产业示范园选址在乔瓦镇簸箕箩村难民村自然点,跨越海拔2280米-2746米,从木里县城出发,沿着一条挂壁村道行驶30多分钟后便能到达。

由于海拔低、光照时间长、气候温暖,簸箕箩村一直以来都是木里县城的“菜篮子”,为何还被称为难民村?“1998年洪灾卷席了镇上多个村小组,只能选址重建家园。农户逐渐增多且因搬迁村民多受自然灾害影响,‘难民村’因此而诞生。” 赶往园区的路上,攀枝花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领队、木里县委常委、副县长朱明高讲起簸箕箩村的故事,“这里曾是村民们生活下去的希望,现今我们再造一个乡村振兴新希望。”

沿着平整路面向园区深处行驶,最终停在一处开阔地旁,下车就能看到一大片金丝皇菊正开得灿烂。“这就是园区试种的百亩金丝皇菊,6月底开始栽种,3个多月就出大片。” 花田里村民们正背着箩筐采摘,朱明高带记者走进田埂,伸手摘下一朵,满满当当占了大半只手掌。

不光有采摘的村民,花海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了照片,今天特意来赶花期,没想到这么美。” 美景引得家住木里县城的杨次让举起手机连连按下快门,在她看来,这个昔日的“难民村”有了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的潜力。

园区里的金丝皇菊不光极具观赏价值,为木里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还要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紧挨着花田,加工厂房里同样热火朝天。“快来尝尝我们木里的金丝皇菊味道如何。”厂房外的遮阳篷下,当地村民端起沏好的花茶塞进记者手里,花朵在杯中慢慢舒展,茶汤清新又甘甜。来自木里县巴登拉姆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花还没烘干,已经拿到了不少市场订单,等首批花茶出炉就能售出。

村民学成“土专家” 乡村振兴找到新路径

“你看,如果花瓣被虫子咬过,一定不能要。”今年28岁的村民彭佳佳在园区工作了4个多月,在攀枝花市东区农业农村和交通水利局高级农艺师袁晓辉的指导下,已经对花朵日常养护、采摘和挑选颇为熟练。在家门口找到每天有100元收入的工作,让她感到满足。

2018年簸箕箩村如期脱贫,但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还有很大的距离。去年11月,攀枝花对口帮扶木里工作座谈会上,两地干部对当地下一步的发展达成一致:打造一个木里县农业科技示范展示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点、脱贫攻坚成果展示点、农业生产辐射带动点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

想起攀枝花西区一家企业经营金丝皇菊情况不错,再加上两地自然环境相似,朱明高萌生了把攀枝花的“花”栽到木里来的想法。不到一年,来自攀枝花的32万株花苗,就在木里的土地上绽放开来。

通过采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箕箩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园区内农户以土地、资金等资源入股,共同发展产业。“这里原来种的是玉米,亩产不到千元,但现在,金丝皇菊栽种快三个月,人均已经有7000-8000元的收入了。”

果树修剪、中草药种植、金丝皇菊种养……援藏干部袁晓辉每天扎在花花草草里,带出了不少“领头雁”,村民李正华就是其中一位。

看好园区发展,李正华主动将自家25亩土地流转进村集体经济,跟着袁晓辉边学边试,现如今已经基本掌握了种植技巧,“没想到我成了村里的‘土专家’,不仅自己致富,还能带着乡里乡亲一起往前奔。”李正华高兴地说。

除了种植金丝皇菊、羊肚菌、甜黄精,产业园区还建起木里县首座科技大棚,控温控湿、水肥一体,正对十多种中药材进行育苗。

“用创新的思路把本地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把短板补齐,激发木里县的发展动力。”朱明高告诉记者,按照规划,这片农业产业示范园有10年的建设期,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入,扩大种植示范区,提升科技示范区,让这片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成为木里县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