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朱佳慧  摄影 李国东 赖浩

4月27日,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社区传媒主办的2023党建引领成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论坛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展播线下活动举行。

活动中,来自成都市各区(市)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优秀代表们走上论坛舞台,就如何推进“医防融合”“紧密型医疗合作”“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圆桌对话,他们带来的分享内容丰富生动,现场气氛热烈。

话题1:基层卫生机构如何深度推进医防融合,构建高效公共卫生医学管理体系和医疗健康服务生态?

●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程小川:

我中心坚持加强医防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大力发展业务,成立了高新区首个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平台,是高新区社卫系统首家开展腹腔镜手术且是唯一开展外科手术的基层医疗机构。我们还将家庭医生融入社区“微网实格”,实现全人群全覆盖,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和身体健康。

●金牛区天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岑莉:

医防融合就是将治病和防病结合起来,将医疗和预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地控制健康问题的恶化。为务实有效地统筹推进医防融合,我们中心切实做好工作队伍、工作方式、信息共享、考核方式、分配机制等方面的融合、协同,不断提升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龙泉驿区龙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体延:

我中心大力创新管理模式,如推行“一医一护一诊室”模式、开设慢病延伸病房等,有效落实了中心专病医防融合服务。除了加强基础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外,我们还注重特色团队建设,如配备了区级医院内分泌专家团队和心内科专家团队的医生,重点打造以专病医防融合服务为特色的团队,托起了辖区百姓的“健康梦”。

●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丽萍:

近年来,我中心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网络、重点疾病管理等多方面重点推动医防融合体系建设,打造“家门口”整合型医卫服务。目前,我们已建立起了绿色就医通道及时快速转诊,极大程度地减少了重症率和病亡率。家医与网格融合发展,我们的服务体系由“单打独斗”向“多方协作”转变,服务方式也由“满足需求”向“定制服务”转变。

●双流区怡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琴:

我中心依托街道“物业联盟”,与辖区各社区签订了“党建引领——家庭医生与微网实格双融合”项目责任书,全面铺开了“五个一”工作模式:即在网格服务中匹配一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一个家庭医生联系电话和一张健康关爱卡,建立一个健康咨询微信群,发放一本网格健康服务记事本。力争在“五微”处发力,夯实家医签约服务。

●青羊区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建琼:

这些年我中心通过创建老年友善医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打造特色专科、成立妇儿健康管理中心等举措推进医防融合。其中让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度融合是我们医防融合工作模式转变的基础,组建全科+专科的家庭医生团队是我们的重要手段。这两年,我们还先后成立了健康体检科,妇儿健康管理中心,打造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引领中心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

话题2:区级医院如何发挥区域“领头雁”作用,助推当地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党委书记万美华:

我院发挥区域“领头雁”作用离不开区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华西医院的深度领办以及医院本身的提能、提升。其中华西医院派驻的学科主任、互联网专家等几乎覆盖了我院的每个学科,我们也加入了华西医院的28个学科联盟,为我们医、教、研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我们还通过落实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与区域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影像资料互联互通等举措,实现了区域引领,有力推动双流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金牛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党委书记吕波:

2022年以来,我院持续深化城市型医联体建设,上联省医院、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扩展到各专科医院,共同建设为病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机制,逐步构建辖区医疗服务网格。目前我院已加入省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肾内科等10余个专科联盟,逐步在服务水平、医疗质量、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同质化水平。医院还与辖区内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议,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协作平台,打造了一小时急诊急救圈,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党委书记武永康:

今年4月,我院荣升三甲综合医院,成为成都金堂首家三甲综合医院。自华西医院领办以来,选派由“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入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华西医院同质化的专业诊治。作为金堂县域医疗龙头,我们也在积极助推当地健康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在华西医院远程医疗网络平台支撑下,构建了“华西医院-华西金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协同服务的分级诊疗体系,扎实推进“1+1+X”医联体建设。

●成都市新津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罗东琼:

我院是一家区级三级妇幼保健院,也是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津分院,如果说市妇儿中心是全市妇幼工作的领头羊,那么我们就是全区妇幼健康的“领头雁”,我们以“党建引领发展、护佑母婴安康”为重点,注重服务优质、学科强力、人才提升、医院智慧、科研创新、健康管理,推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我们上联成都市妇儿中心,下接基层卫生院,共同守牢生命的防线,同时充分发挥保健的优势,为全区母婴安康保驾护航。

●成都东部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务委员杨军:

为助推区域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我院已搭建了多个医疗质控中心为平台,比如影像质控中心、药事质控中心、院感质控中心、呼吸质控中心、临床血液质控中心等。各质控中心不仅要定期进行学术培训、交流,还要对辖区内医疗质量进行督导和帮扶,以提高区域内医疗水平。同时,我们积极推动人、财、物统一调配,与成员单位目标统一,医疗资源共享、减少投入、减少浪费,这既能有效提高区域内医疗质量,又能减少无序扩张导致的资源浪费。

话题3:推进紧密型医疗合作过程中,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牟彬:

目前,我院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积极落实医联体建设,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我们还管理着濛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发挥区域“龙头”作用牵头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提升区域诊疗服务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区域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三级医疗服务,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切实增强。

●双流区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史小玉:

作为基层群众“家门口的医院”,中心医疗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群众看病的便捷。近年来,我们把“质量尺”量到底,让中心变得有“颜值”有“品质”。通过改善中心内外环境,提升群众就医“舒适感”;通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就医“幸福感”;通过优化慢性病医防融合模式,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龙泉驿区大面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龙超:

紧密型医疗合作是现在国家推广、实施的医联体、医共体,形成“模式创新、流程再造、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服务提升”的形式。近年来,我中心建立完善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互联网+医疗”智慧健康服务,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同质化,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