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观察 谭裕骑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开栏语

落叶归根情更浓、落地生根劲更足。

近年来,为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巴中各级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打出政策组合拳,全面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原动力”。有梦想、有技术、有经验的巴中儿女们纷纷返回故土,用勤劳和智慧生动演绎着各式各样的创业故事。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四川日报巴中全媒体中心推出《我在家乡挺好的》系列报道,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挖掘与聆听,看“家乡逐梦人”如何一路乘风破浪,创造财富,帮扶乡里……

4月26日,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终于放晴,记者驾车从巴中城区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蜿蜒曲折的乡间柏油路来到巴州区化成镇魁星楼村。刚进村口,满山的核桃树映入眼帘,七八名村民在核桃园里忙个不停。

“大家不要慌,一定要喷洒均匀,不然核桃就容易得黑斑病和炭疽。”一句低沉的声音从茂密的核桃园里传出,记者顺着声音走进核桃林,一位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正不停翻着核桃叶查看核桃长势情况,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经交谈得知,他叫简萍宗,是奎星楼村这片核桃园的负责人,赶着好天气,正指导工人对核桃树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奎星楼村,说起种核桃,简萍宗可谓远近闻名,从2010年在村里种植核桃至今,已经十余个年头。

“从小就在农村生活,对于种植非常感兴趣。”简萍宗说,以前是种水果,后来发现核桃树极耐贫瘠,不需要化学肥料,不需要农药,比其他水果更具收益,经过认真思考和实地考察,决定在奎星楼村进行核桃种植,就这样,自己就一门心思扑到了核桃树栽植上。

因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这些年来,简萍宗自学核桃树高接换优和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自己亲自跑赴新疆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核桃树品种和相关设备,还对果园进行养分补充和土壤改良…“搞农业,就不能当翘脚老板。”

这些年,简萍宗把种水果攒下的积蓄全都投入到核桃园培育和规模扩展上。现在,他在奎星楼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全部栽上了核桃树。

“今年开始,部分核桃树就进入丰产期。”简萍宗说,核桃树需要七八年才能正式进入丰产,这期间需要认真管理和持续的资金投入,更需要耐心,到目前为止,已投入了450多万元。

简萍宗简单算了一笔账,到丰产期后,每棵树能产青皮核桃80斤左右,按每斤2元计算,一棵树就能带来160元的产值,去年已有200多万元的收入。

“核桃园建起来后,对我们村民的带动很大,不光有土地流转费,还能在果园务工。”村民陈翠兰说,有空就到果园里打零工,这些天她一直在果园里忙,前几天清理干枝枯枝,这几天又开始进行病虫害防治和除草,一天有60到80元的务工费。

眼看果园即将迎来丰产期,今年3月,简萍宗种植的核桃还被国家绿色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开销路。”简萍宗说,创业是艰辛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攻克难关、走向成功,只要人勤快,一样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