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军 内江观察 刘煜瑞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起势、四相通关、麒麟松肩……”10月17日,内江大千酒店一场特殊的研讨会上,名为《峨眉武韵》的武术表演吸引了众多传统武术方面专家学者、爱好者的关注。其中,峨眉养生茶、松筋柔脊十二法等传统武术新玩法更引起了现场掌声雷动。

当天上午,中国地域武术文化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研讨会在内江正式开幕。现场还举办了《武术谚语辞典》新书发布及赠书仪式,“《武术谚语辞典》对传统武术中的修身、技法、防身、健身、教学等方面谚语进行了分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秘书长、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郭玉成教授表示,该书完全可作为武术教育者、研究者、习练者及传播者使用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国外武术爱好者学习中文的参考书。开幕式上,作为承办方的内江师范学院还专门聘请18名专家为客座教授。

随后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李重申,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九段郭志禹等人围绕促进地域武术学术理论研究、传承和弘扬峨眉武术文化发展,作了《寻找中国武术的突破点》《武术三个问题的思考》等主题报告。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谭伟平结合峨眉武术在校实践及发展,阐述了新时代下,内江师范学院对峨眉武术文化的考释与传承。

当天下午,研讨会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共同探讨了内江师范学院在峨眉武术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谭伟平院长在《2007-2019 年峨眉武术文化科学研究》中指出:文献研究不足、缺乏系统性,峨眉武术技法、功法研究的理论匮乏等。随后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结合内江市实际情况表达了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峨眉武术发展的未来出路。

那么,作为峨眉武术如何破冰?邱丕相等教授给出了专业的意见:传承发展峨眉武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高校,应当有责任,有担当,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要接过历史使命,改变竞技武术道路,着力对传统武术的核心进行研究与保护,传承其本质与内核,拒绝“拳篓子”,舍弃表面“套路”;传承峨眉武术文化,要立足于内江本土化,找准主体,加强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的挖掘和保护;拒绝“等、靠、要”,形成“争、创、行”,创新课内向课外延申,校内向校外延申,国内向国外延申,相互竞争,互利共赢。

新闻多一点:峨眉武术在内江的传承之路

峨眉武术三大发源地是内江资中的盘破门、川西一带的黄林门、峨眉山本土的拳种。内江素有“峨眉盘破门武术之乡”的称谓。盘破门武术在内江地区传播颇为深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传承保护价值,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成为四川唯一项武术类国家级体育非遗保护与推广项目。2014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将四川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设立在内江师范学院。2018年11月,教育部认定内江师范学院峨眉武术传承项目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3月,央视科教频道节目《传承的力量》摄制组来到内江师范学院峨眉武术文化传承基地进行相关素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