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摄影 向宇

“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眼要准,活要细,方寸之间现乾坤。”10月17日晚,音乐情景剧《绣花功夫》在“向祖国汇报”四川省脱贫攻坚主题大型文艺特别节目中上演。

情景剧中,一群绣娘正在忙碌的绣着一副新时代的美丽天府四川画卷。情景剧外,四川6名下足“绣花功夫”的代表绵绵用力,在现场访谈环节生动讲述着教育、医疗、基建、产业方面的重点举措与成绩。

“绣花”要心中有图,否则就难以下针,扶贫要精准把脉,才能治好穷根。杨华珍是这样在脱贫路上“穿针走线”,下足功夫的。

“我的家乡阿坝州是脱贫攻坚中的深度堡垒,同时它也是文化大州非遗大州,如何利用好‘非遗’这笔‘财富’是关键。”她琢磨着创办藏羌刺绣培训学校、藏羌绣传习所等,对困难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培养“藏羌绣”技能型人才,让老乡在自己的指间就能织成幸福路!

“医疗扶贫的功夫要精准还要长远,在四川甘孜州等高原地区包虫病流行肆虐,导致很多老乡‘因病致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王文涛讲述,要彻底解决当地的现状,必须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我把每次在当地做的手术都作为教学现场,培养当地的医疗团队,让患者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更好、更安全、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治疗。”

作为教育厅讲述控辍保学故事的人物代表,张中元说:“为了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我们对奎久村123户贫困户入户排查,建档立卡,对辍学在家的学生及家属多次找、劝、做思想工作,直到孩子重返校园。落实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机制,防止家庭贫困学生因贫失学。教育扶贫的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异地搬迁项目代表王莉则这样谈到基建扶贫,“‘安居’是‘乐业’之本。要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基建扶贫是关键。”她讲述,在叙永创新出“以产定搬、以搬促城、产城相融”的搬迁模式,切实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公共服务建设,让当地群众住上好房子的同时能够过上好日子!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为困难群众织就了幸福的保障,而产业扶贫的深入,也为老乡铺展着致富之路。来自高原的玫瑰姐姐——陈望慧在小金县又是如何“绣花”的?

“产业发展不仅要因地制宜找准特色,更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的村民依靠种植土豆、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生,经济价值低还经常被牲畜破坏。”陈望慧讲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田埂上的玫瑰花却长得很好,玫瑰的经济价值很高,好的玫瑰精油还被人们视为“液体黄金”。“于是2017年我卖掉房子建成4000平的玫瑰精油深加工厂房,就是要带领乡亲们种玫瑰致富。”

协调推进“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移风易俗是关键,座落于大山深处的彝族村落梭梭拉打村,扶贫干部布哈讲述着通过移风易俗旧貌换新颜的故事。

“移风易俗关键是激发老乡内生动力,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我们发挥党支部这个主心骨带动作用,协调30多万建成党员学习室、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先锋岗,辐射带动全村村民积极性;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五星文明户’评比,引导大家摒弃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因为只有精神脱贫了才是真正的脱贫。”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