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雨

近日,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面向群众收集和受理“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等问题线索,受理日期截止至2023年10月20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执法领域突出问题而言,群众意见是最好的镜子。一方面,群众是政令效果的检验者,所有的政策在他们身上都会化成柴米油盐,所有的执法在他们身上都会感知为冷暖甘苦,对于执法的缺漏,他们有深刻的切身体验。另一方面,提升执法效能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一个动态机制减少或纠正偏差之处,“问政于民”就是这样一种有效反馈机制和修正机制,而一些意见本身,更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

此次问题线索收集,时间横跨半年,这种“掏心窝子”行为,值得点赞。不过,目前政府想做什么,群众看见了,要怎么做,群众也看见了,接下来,更要奔着问题、对照承诺,一项一项办、一步一步干,确保最终整治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经得起检验。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问题线索收集越来越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任务越来越重,群众期待也越高。那些工作目标——推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相关执法突出问题有力有效解决;推动相关制度规范健全完善;推动执法理念更新、执法方式优化,等等,人们都希望看到它们一一兑现,看到政府没有画饼,说到做到。

进一步说,衡量此次整治行动搞得好不好,既不看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人们要看实效,特别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要看到政府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力戒形式主义;看到政府把“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看到政府既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简单问题,又加快解决普遍发生和反复出现的复杂问题,以“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成效取信于民。

让群众看见整治成效,一个核心因素是不能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一方面,应通过新闻发布、通报等形式,按时公布专项整治情况,让群众看见问题改没改、怎么改的、改到什么程度,自觉接受监督。另一方面,不妨采取一些群众满意度测评、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评价、回应群众关切,用群众获得感检验专项整治效果。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为他们办事,用几分心思为他们办事,他们最清楚。就此而言,专项整治行动,需要形成一批辨识度高、标志性强、效果显著的成果清单来让人看见,才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