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企业: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调研主题:下一代显示技术,川企如何先人一步

调研时间:3月中旬

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摄影报道

作为客厅的“C位”,电视正在不断进化。一项新的技术路线正在定义下一代显示场景——电视机可以像拼图一样,想要多大就能拼多大,还能掰下两块带到卧室、厨房、餐厅,实现电视随处可看的自由。

这项显示技术是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它能够让屏幕无边框,因此让任意拼接成为了可能。作为全新的技术路线,它的新功能远不止此,还能让屏幕更纤薄、色彩更明亮、画质更清晰、寿命更长、成本更低……

不过,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目前Micro-LED还没有实现量产。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显光电”)正在尝试技术破冰,已率先建成中国大陆首条Micro-LED显示屏全制程中试线。近日,川观新闻记者走进这家企业进行调研。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调研第一问

Micro-LED显示屏有什么玄机?

屏幕技术的世界里,风口层出不穷,不过大多数一吹就散,成为主流的可谓凤毛麟角。

行业龙头的动作,最能看出风向。2020年底,三星推出一款搭载Micro-LED显示技术的电视,110寸售价高达110万,有消息称今年三星还将推出7种尺寸的Micro-LED电视。苹果也正在为其显示设备投资Micro-LED技术,有可能应用在未来的苹果手表上。亚马逊、谷歌、微软也布局了Micro-LED显示技术。不难看出,Micro-LED的“下一代”地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液晶显示技术的一大瓶颈,是因为它们需要一个背光才能工作,这有可能带来亮度不均等问题,而且屏幕必须达到一定厚度。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对液晶显示的一大革新,从背光变为屏幕自发光,这意味着它可以提供更完美的色彩和更薄的尺寸,也让屏幕更薄,从而可折叠、可卷曲。

Micro-LED同样也是自发光,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LED阵列更小更密,像素点距离可达到微米级,相比现有显示技术,效率、亮度、轻薄度都将更优。更为关键的是,OLED由于使用有机物制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开始“死亡”,烧屏风险变大,Micro-LED使用无机物材料,稳定性大大提升。

业界普遍认为,从产品的角度来讲,OLED目前在手机、笔电、穿戴、车载等领域广泛运用,Micro-LED则将在大尺寸商显、穿戴、车载、微显等领域初步试水,两项技术可能在穿戴和车载领域会有交叠。

辰显光电工作人员在操作仪器。受访者供图

调研第二问

超前布局的“胆量”从何而来?

3年前,主流技术路线OLED风头正盛,国内新兴显示行业龙头之一的维信诺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往前走一步,在纷繁复杂的技术路线中押注Micro-LED,并与成都国资投资平台共同设立了辰显光电,专攻Micro-LED项目,迅速落地中试线。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仅仅建设一条中试线,在行业看来,十分“大胆”。胆量从何而来?

当时的成都,新型显示产业正在快速聚集,以年均增长30%的势头在全国产业版图上拥有了一席之地。然而,相比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合肥、上海、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厦门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成都更偏重规模化产线建设,缺乏行业引领性产品。着眼产业发展的未来,成都与维信诺一拍即合,种下自己的产业种子,只为培育未来显示产业生态。

直到现在,这看起来都是一个超前的布局,无论是国际龙头三星,还是国内领军的京东方,重心仍在OLED的技术升级上。这也意味着,这条中试线需要的技术创新,要求极高。

走向产业化,Micro-LED有很多绕不过去的技术难题。其技术核心是将微发光二极管全部转移至 TFT(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这是一项被称作“巨量转移”的精密组装技术,需要机器人将极小的LED芯片从基板上拾取,转移到较小的TFT背板上,然后再把形成的模组组装到最终的显示产品上。

谁能突破技术难题,谁就能在Micro-LED上领先一步,也就掌握了未来显示的话语权。辰显光电选择自建中试线,稳扎稳打突破技术难关。“我们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辰显光电公共事务总监付超凡说,辰显光电打造出一支300人的本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近期有望启动建设全球首条玻璃基Micro-LED显示屏量产线。

六块单屏无缝拼接出的屏幕,尺寸为12.7英寸。

在辰显光电生产的屏幕样品中,川观新闻记者见到了巨量转移关键技术突破的成果。六块单屏无缝拼接出的12.7英寸屏幕,一只毛茸茸的老虎头赫然在目,“这是全球首次采用25微米的芯片来做的。”付超凡介绍,小小的屏幕上面均匀地分布了52万颗LED芯片,每块芯片的大小约等于头发丝横截面的一半。据了解,辰显光电产品巨量转移良率已达到99.99%。

调研第三问

新一轮产业风口川企怎么“抢”?

行业统计,到2024年,全球Micro-LED需求量预计超过500亿颗,是2022年的10余倍,对应巨量转移设备也将超过800台。

“我们中试线上有许多设备都是联合国内厂商开发出的首台(套)。”付超凡说,由于Micro-LED采用了全新的技术路线,很多设备都需要企业和上游生产商一起创新。

作为全新的技术方向,这块全新的屏不仅能给上游设备厂商带来商机,也为下游应用端带来新的空间。在辰显光电总经理黄秀颀的构想中,有Micro-LED技术支撑,未来的屏幕有望变成一个平台,可通过传感器实现交互等各种功能,突破“显示”概念。他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7年起高速增长,有望构建新的上下游产业生态链。

“显示产业覆盖上游材料企业、下游面板终端企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据了解,近5年来,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年均增速超过30%,已经构建了从材料到面板再到电视、手机、车载显示等完整的产业链。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严群认为,Micro-LED很有可能是成都未来的爆发点。

不过目前,在设备领域,四川企业的参与度还不高。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正在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到2027年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专家建议,抢滩Micro-LED产业化风口,四川应持续推动关键技术领域攻坚,另一方面,推动上下游企业聚集落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培育更多新产品、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