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吴晓铃

10月16日,“川派评论:文艺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之川西论坛在西昌举行。

此次论坛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凉山州文联、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新使命:川派文艺评论的美学风格、表达方式和历史定位。如何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以报告文学助力脱贫攻坚;如何把握民族题材文艺创作的时代性。会议对优秀学术论文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并发布西昌倡议,呼吁“川派评论”要站得住、走得远、有成效。

四川省文联负责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及市地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代表、部分优秀学术论文入选代表参加了会议。

附:

“川派评论:文艺理论与实践”系列论坛

西昌倡议

2019年四川印发《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艺评论,打响川派评论品牌”。为在全国文艺评论界推出“川派评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20年10月15日在凉山州西昌拉开川西学术论坛帷幕,此后还将在川东、川北、川南和成都展开系列论坛。为使“川派评论”站得住、走得远、有成效,我们特向全省文艺评论工作者发出如下倡仪:

一、学理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开展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切实做到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为繁荣发展我国我省文艺评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二、识大局,步步紧跟文化发展前进步伐。文艺评论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必须清醒认识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四川文艺评论应树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整体观,努力形成具有世界视野、国家立场、人民情怀、巴蜀品格的评论特质,不囿于盆地、不编织圈子、不局限地域,以更宽阔更高远更开放的胸怀和气度,关注新时代全国文艺发展走势,研究和评论国内和省内文学艺术创作,努力探索和提炼具有中华文明特点的文艺评论标志性概念和符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推进“川派评论”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三、说真话,处处展现文艺评论本质属性。坚持思想精深、说理充分、激浊扬清的文艺评论,敢于实事求是,敢于表明态度,敢于坚守立场,以评论家的道德良知和专业精神,加强对文艺思潮、现象和作品的分析评价,把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性的理解与认识,对事物发展的真知性真理性规律性探寻,转化为社会进步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认同,让人们在审美认知中感受评论所带来的美好生活向往和精神标杆提升,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领创作、倡导风尚、浸润心灵、丰沛文明的独特作用。

四、建平台,时时发挥文艺评论社会效能。主动适应互联网和新技术革命的新变化,针对受众阅读观看鉴赏方式的新特点,努力掌握多形式多手段的文艺评论新类型新形态和新的表达方式,与四川日报全媒体等国内报刊、网络和新媒体联合,搭建文艺评论现代传播平台,增强四川文艺评论的可阅读性可传播面。主动适应网络文艺创作新变化,加大对网络文艺作品的研判和批评,引领网络文艺创作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积极介入文艺创作全过程,密切关注重大创作选题和创作进展,开展跟踪观察和研究,促进创作与评论良性互动,为推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力作发挥文艺评论的特殊作用。

五、创机制,多多培养文艺评论骨干人才。“评论川军”是四川历史传承弘扬、巴蜀文化滋养、川人思维性格行进到当下的选择。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眼光、有锐气、有责任的“评论川军”,需要营造宽容宽松、鼓励激励的文化政策环境,创新文艺评论工作者充分交流合作机制,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思想才华展现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网络和自由撰稿人等专家和新文艺评论群体开展研讨、改稿、编撰、培训、访学、调研、采风等丰富多样的学术专业活动与服务,促进“川派评论”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四川,这是一块诞生艺术与思想的厚土,一方滋养大家与巨著的沃土,一片辉映丽日与新星的热土。悠久而弥新的巴蜀,以历史的大气、文化的灵气、生活的底气,始终激励着当代四川文艺评论工作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更加炜煌的华章。

二O二O年十月十六日于凉山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