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这周,来自某社交媒体平台的“自曝”消息,暖了不少人的心。

点击收听

一位家住攀枝花市东区的市民收到新房后获得审批可以提前装修,但稀里糊涂地把邻居家的房子错当成自家新房,装修到一半才发现。这样的“乌龙”让人不禁替这位“糊涂蛋”捏了把汗,好在结局美好:邻居体谅,没有追究责任,还付了一半的装修费用。

反思一下,为何第一反应会替这位装错家的市民捏把汗?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楼房越建越高,人们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大家各自居住在高楼的一角,如同一座座孤岛,互不打扰。缺乏日常的沟通,陡然来这么一个“惊雷”,难免会担心引起一场暴风骤雨。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逐步演变成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信息社会,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重回大众视野。都说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城市文明的基础。邻居间日常的自然互动,正是参与社区治理的起点。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发动大家共同参与进来,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愉悦自己,形成邻里互助的浓厚氛围。而邻里互助、邻里互谅可以有效带动更多居民参与进来,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目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非常重视邻里关系,古语有云:“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表明了好邻居的重要性。人们建立起的文明价值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文明的言谈举止,营造友善、团结、互助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安定团结。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道德风尚,和谐邻里关系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

邻里重不重要?我们要成为他人怎样的邻居?攀枝花的这对邻居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正是邻里之间、陌生人之间爱的传递,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守望相助,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