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眼看家乡环境越来越好,村里产业越来越红火,手里的存款越来越多,心里甜得很,工作有劲头。”10月9日一早,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村村民龙柯妤换好制服,准时出现在“故事里”康养酒店前台。这座3层高的酒店是阿署达村集体经济组织——攀枝花市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的第一个“作品”。酒店外坡地如梯,果树遍野,宽敞的双向柏油路伸向村庄,座座青瓦小楼错落有致,栋栋独门小院掩映在绿树红花中。


2年前,27岁的龙柯妤在攀枝花市东区一家商场做服装销售。“每天早出晚归,虽说外出务工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工资,但花销大,一年到头存不下多少。”2018年4月,听说村里建好的康养酒店正在招聘服务人员,龙柯妤果断辞职,返乡成为一名酒店员工。现在,酒店的100多名员工大部分是本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穷、缺水、少路。”在村民余龙有看来,家乡经历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整容手术”。

变化,在阿署达村不断上演。打通公路、引来活水,依山就势搞起特色农业。经过多年摸索,全村培育芒果种植基地12000余亩,桂圆基地1700余亩,平均亩产值超过1万元,还成功引进莲雾、释迦、芭乐、杨桃、奶油果等热带水果。

2008年,阿署达村新农村统规自建房开始修建,解决整个阿署达村民的集中居住问题,也为村上发展精品民宿埋下种子。村民自办的“农家乐”陡然走俏,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但由于缺少经验交流平台和有效组织引领,村民们各自为营,除了几个“头部”店家,大部分难成气候。

“农家乐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青睐和背后的机会。”阿署达村村委会主任鲍敏芝介绍,村上先是积极引导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经济服务型组织和“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后来又由村社干部作为原始发起人,1500多名村民投资入股2000万元,成立了村集体资金控股的经济组织,致力发展集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体验、户外拓展、有氧运动、课外实践基地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业。“种芒果、桂圆,发展深加工,入股集体经济搞康养旅游,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余龙有一边稳稳当当发展自家产业,一边计划着跟上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步伐,翻新老屋搞特色民宿。

为了提升阿署达村的整体竞争力,村上将环境打造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按照景区标准规划新村民居建设。每一套均有“四大两小”六间卧室,楼上楼下共三层,有前院、后院,为村民利用民居改造经营乡村客栈、民宿提供了便利;通过“村社引导、农户自主、政府补贴”的方式,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绿植,村内三角梅、炮仗花、紫荆花、冬樱花、玫瑰、向日葵构筑成花山、花街、花巷、花栏、花道,一年四季花香四溢,风景如画。

作为一个典型的彝族村落,除了阳光和特色农业,阿署达村还有近百年的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如何盘活村上的各种资源,成了最需要下力气解决的问题。

鲍进芝介绍,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环境资源,阿署达村围绕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民宿项目和休闲旅游项目。推出了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故事里”品牌旅游线路;开发“涵管露营地”“故事里民宿”“集装箱酒店”“林间树屋”等近郊乡村旅游打卡地;开发经营“景别院”“王牛肉”“漫时光”“沐也居”等多套特色民宿......传统与现代在田园综合体中相得益彰,乡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实现产业、旅游与生态互促共赢,阿署达村寻见乡村振兴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