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出发上海之前,记者拿到一份调查数据,四川95%以上的传统企业有数字化转型意愿,但真正试水的只有不到30%。

于是,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转型的“拦路虎”到底是什么?为何宝钢能够成为转型中的“灯塔”,它的光亮能否为四川企业驱散迷雾?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航拍。(宝钢股份供图)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宝钢从2015年启动智慧制造至今,已经连续7年推进“数智化”改造。而这还远未到终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个应用场景进入另一个应用场景,最终实现由自动化改造向全流程数据驱动的全面跃升。

宝钢“黑灯车间”里“行车”正在吊装钢卷。李强 摄

从宝钢“数智化”的路径来看,补短板是转型的动力源。近年来,制造业劳动力紧缺现象不断演化,“3D”岗位[即Dirty(脏)、Difficult(累)、Dangerous(险)]更难招人。宝钢用机器人取代“3D”重劳力,同时强化培训,帮助产业工人从劳力向智力转型,工人们从生产一线走进调度室,成为管理机器人的人,激发出更大的劳动创造性,自然带来了更高的效益。

宝钢甚至其他更多企业能够转型,是不是因为不缺钱?“高大上不一定代表高投入。”上海市经信委的同志,正面回复了我们问题。他介绍,帮助中小企业跨过高投入门槛,上海的做法是:鼓励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上平台。

宝钢股份智慧化办公。宝钢股份供图

上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形成“12345”,即10个试点示范园区、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3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40家“工赋链主”、50个超级场景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引领格局。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期待:对四川来说,海量的企业数据、广泛的应用场景、庞大的人口市场都是数字化转型的独特优势,想要成为“灯塔”,我们需要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中突出工业互联网建设,链接全生产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产业各环节从单体智能向系统智能转变。

相关报道:

工业灯塔十城行·上海丨探访中国钢铁行业首个“灯塔工厂”:数字赋能,钢铁从“指尖”炼成

工业灯塔十城行·上海丨“工赋链主”: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经验

出发!新型工业化十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