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晓沛 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徐沛东

四川文艺批评滞后于文艺创作,这是多年来的一个误区。四川学者,评论家藏龙卧虎,而且著书立说成绩卓著,何为滞后?这个误区在我看来,一是文艺评论成果客观上只在学术界呈现,二是与四川作家,艺术家创作少有互动。造成四川尽管有着众多的优秀评论家和优秀学者,却依旧给人留下四川文艺评论相对其他文学艺术门类相对较弱的印象,这是不公允的,也不是事实。10月11日,在四川日报全媒体文艺评论座谈会上,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针对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发表了他的见解。

在梁平看来,这种误区存在的主要的原因是,在四川,作家艺术家与评论家还缺乏一个直接对接的平台、缺乏一贴粘合剂,一个纽带,一些活动,让四川文艺评论力量能够呈现出来,让作家、艺术家、评论家享受到文艺评论的“红利”。

梁平认为,当前,四川日报聚集了众多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名家,形成了一个文艺评论阵营,使得四川诸多优秀作家与发声平台能够紧密联合,让文艺评论工作者拥有用武之地。“报刊上的评论文章和作者自身大部头的学术评论、学术著作并不矛盾。未来,我相信四川日报以及全媒体能够真正把四川优秀文艺批评家和优秀作家紧密团结在一起,一方面四川文艺评论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四川全媒体这个平台也要注重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这个平台的生命,也是四川评论家从学界走向大众有效路径。我期待这两个自己的声音持之以恒,必将在业界产生积极的影响。”梁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