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品种种错了,轻者制约产业的良性发展,重者则将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10月10日,在达州市达川区举行的四川省中药材技术培训会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张浩反复提及。
张浩作培训授课
这正是我省中药材种植的痛点之一。一方面,我省常用重点药材品种数、道地药材品种数均位列全国第一,资源优势明显;另一方面,种植不规范,非适宜区盲目扩种、市场上跟风现象严重,随意引种情况突出,制约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重楼,价格高时,我省很多县区引种,但多数县区未能分清品种,也未栽培在最适宜区域,导致很多产品质量达不到药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举例。
品种、技术、市场是影响中药材种植业良性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作为第一环节,选对品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药材技术培训会现场
基础要求
避开“红线”,选种应适宜自然环境
近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中药材种植已成为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调整种植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但品种选择错误,增收会“打折扣”,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有一个地方,曾经发展了上万亩某药材,但它不符合相关法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会上,张浩举出的第一个案例,用“沉重教训”强调选种的重要性。
乌梅良种繁育中心
除了必须要避开的法规限制、市场监管“红线”,在他看来,选择品种的首要依据是,看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
根据地理条件,我省中药材种植适宜区划分为四大区域:川中盆地、盆周山区、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其中盆周山区又可细分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凉山区。
“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均属达州市管辖,但达川属于川中盆地,万源、宣汉属于秦巴山区,前后两者适宜栽培的品种不同。”从省域范围看,适宜品种区别更为突出,例如攀西地区适宜栽培热带药材。张浩说:“如果只注重价格,无论它的经济效益有多高,盲目种植就容易失败。”
我省拥有80多种道地药材,多数拥有成型的产区。一般而言,发展当地地产药材品种比较好,因为其适应性没有问题,且拥有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和良好的市场基础。
乌梅文化展示中心
随着产业发展,出现品种向周边地区“外移”现象。“换个区域,或许能种植,但产品质量可能有差异。”张浩以川附子为例介绍,该药材在绵阳拥有成型产区,在凉山州布拖县、陕西省汉中市也有种植,比对产品时发现,道地产区的个头更大。
“随着用药需求增长,中药材种植扩张,至少应气候、土壤条件类似。”张浩说。
更高目标
考虑经济效益、做好品种繁育
我省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比如川黄连栽培可追溯至400多年前。不少药材存在多基原的情况。如何选种追逐更大的经济效益?
乌梅原生资源谷
黄连是典型的多基原药材。张浩谈到,黄连主要有味连、雅连、运连三种基原,上世纪70年代以后,味连种植面积逐渐超过雅连,“雅连为无性繁殖,亩产约100公斤,味连亩产约400公斤,在单价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雅连自然被放弃。”
单一品种种植面积也不能无限扩张。例如,重楼有毒,除作药材外不能作为食用,因而市场价格波动大:产量稍高、价格下滑,产量稍低、价格上涨,要科学把握栽培面积。
因用药需求上涨和新的用药需求,会有部分野生药材变家种及发展新品种,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品种、技术问题。张浩说,要解决优良品种筛选问题。以川贝母为例,在野生变家种过程中,经过了六代繁育,约40年的人工栽培,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张浩注意到,在达川区乌梅良种繁育中心,除了原生改良品种达梅1号、达梅2号,还有江苏青梅、广东青梅、白粉梅品种,为从广东青梅中繁育筛选出的优良品种。“过程中存在品种变异,应注意有利于增收的品种筛选。”
达川乌梅(GAP)标准化种植基地
张浩表示,需重视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和保存,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质资源库,然后根据不同生产需求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优良种质加以利用。“对野生药材来说,更需要建设资源圃。”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透露,“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完成在成都平原区、秦巴山区和川西北高原区分别建设低、中、高海拔中药材资源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