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叶

电影《流浪地球2》的结构采用双线交错的方式,信与不信贯穿于电影始终。在这场关乎全人类生与死的考验中,有人悲观至极,认为人类失去了希望,企图在“数字生命计划”中获得永生;有人始终相信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带着地球逃离危机。地球的存亡在一念之间,直击人心。从社交媒体的反馈中可以看出,观众对这部电影颇为认可。

硬核科幻中的中华文化

从硬核科幻角度来看,《流浪地球2》主要将特效集中在2044年太空电梯以及2056年月球坠落的两次危机上。

从宏伟的太空电梯,到惊艳的月球核爆,再到地球发动机的擎天巨柱,三大场面的壮与美、精与细,尽皆纹理清晰。

同时,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流浪地球计划”的前身叫“移山计划”,源于愚公移山的典故。该计划能得到认同和坚持,是因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愚公移山精神,同时还有对家园、故土的依恋之情——在人和家园之间构建了牢固的牵绊。尤其是当地球上成千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启动的刹那,孤独深邃的宇宙中一抹抹蓝色亮光闪烁,就为了将一颗拥有无数生命的蓝色星球推向新的家园。这种不计当下得失,只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精神,很难不让人泪目。

另一方面,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以一根断裂后愈合的人类股骨化石的故事,向世界阐明“人类的团结,延续着人类文明的火种”;在中国航天中队的带领下,那些为引爆月球而义无反顾牺牲的老宇航员,无不是家国意识和使命担当的中式表达,包含了大爱无疆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多维情感中的中国式浪漫

抛开硬核科幻,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家庭、亲情、人心的刻画。《流浪地球2》相比于第一部,更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独属于它的多维情感贯穿着整部电影的始终。

刘培强与妻子韩朵朵至死不渝的夫妻情。韩朵朵患上绝症,为让她和孩子进地下城,刘培强去面试领航员;为实现韩朵朵最后的愿望,刘培强带她回到上海老家,曾经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繁华都市变成一片废墟,他们在阳台上互诉心事,彼此依偎,相濡以沫。这让观众感受到了科幻之外的深情,盔甲之下有软肋,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港湾。

图恒宇与女儿丫丫无私执着的父女情。意外失去女儿,带着无尽的思念和愧疚,图恒宇想要给死去的女儿一个完整的人生,才有了后续一系列研发量子计算机发展数字生命的故事线,开启了一场让女儿获得 “永生”的征程,突破了另一维度的拯救。

刘培强与师父张鹏亲如父子的师徒情。张鹏见证了刘培强在工作上的成长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影片后面,张鹏不仅带头做出所有50岁以上航天员赴死执行任务的表率,留住了众多年轻航天员的生命,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业留下了根基,同时还通过通信设备,请同事把对徒弟的爱用手势表达出来,更是给了刘培强生的机会。

剧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却在危难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人物塑造和剧情情感线与观众交心的中式浪漫,无不是影片的亮点和泪点,引发观众共鸣,甚至潸然泪下。

去相信、去信仰的中国力量

关于人性的探讨,电影刻画得十分深入。一开始,很多人为眼前的利益撕扯,人类陷入各种攻击、怀疑、迷茫、绝望等情绪中。在遇到各种挫折后,很多人不再相信,绝望地等待毁灭时刻的到来,甚至有人破坏 “移山计划”,企图用另一种方式获得永生。但电影借助人物之口,一次次传达出一个理念:只要怀有希望,只要愿意相信,就会有改变的力量。

因为相信,每个队员都全力以赴完成使命,周喆直才会在最关键和艰难的时刻,顶住压力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使命!”这是一种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希望的勇气,也是对同胞完全信任与托付的底气。

因为相信,张鹏喊出那句铿锵有力又让人泪流满面的话:“中国航天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明知这次有去无回,但他相信,自己和数百位航天员的举动,会让地球再次变得美好。

因为相信,刘培强在布置核弹时,把逃生的机会留给了队友。他相信通过队友们的努力,自己的后代面对蓝天白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因为相信,图恒宇在生命最后的紧要关头,将重要的密码交给了女儿。他相信女儿是有生命的,正是这种相信,让人类得以幸存。

主题歌《我在》这样唱道:“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白点”,却是全人类的栖息之地。当全人类为共同的命运而团结起来时,任何一种剧情都能让我们热泪盈眶。

【作者简介】

舒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教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