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成都观察 青纯

1月27日,大年初六,成都新都区的两个村庄景区以不俗“成绩单”告别春节黄金周。

“双龙田园每天游客超过了千人,总数接近一万人。”村党委书记周友平高兴地介绍。斑竹园街道双龙村双龙田园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1月16日,全村进行了创办5年来的首次分红。

“7天来了8000多位游客,1月营业收入将超过50万元。”这是位于新繁街道汪家村的拾里庭院运营方负责人李彪的报盘。1月18日,他们向参与入股的38户村民分红,2022年度每股分红比上年增加了41元。

双龙田园、拾里庭院,都是记者跟踪报道了几年的新兴村庄。新年伊始,两个村的迎来了发展新阶段,各自方向虽不同,但都初步探索出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双龙田园:

把“农民主导”放在村庄发展之首

1月16日午后,村民陆续来到村上的空坝子。“分红”的喜气在空气中飘逸,展板上双龙田园的发展过程历历在目。

与川观新闻记者去年5月采访时所见相比,如今的双龙田园容颜更美了——由村联社持股的春归餐厅和民宿已焕新开业3个多月,由业主投建的橙色文创楼立于水塘边,面向全省的“智慧蚕桑”综合基地已建好……当时的9个产业项目已扩展到14个,后续还有汽车“以旧换新”项目等即将入驻。

2017年6月,双龙村175户村民以土地或现金入股成立了众平土地合作社,共筹集资金285万元,集中规划了1762亩土地(含入股和租赁部分),作为双龙田园开发的一期。其中,有300亩林地来“装”番茄种植、蚕桑、钓鱼虾、骑马等项目,其余1400亩土地发展粮油种植。2019年春,双龙村挂牌设立村一级股份经济合作联社(下称“村联社”),把全村的土地资源都整合进村联社,成为众平的“母社”。

5年间,双龙田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主经营,合作社发展300亩稻渔综合种养,因为洪灾、亏本等因素而放弃;引进业主,遵循“园内专营”思路,14个各类小体量项目入驻,除1个失败外,均获成功;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将其量化计入村联社资产,再入股合作社,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历经5年发展,当初估值460余万元的集体资产,已经壮大到4000万元。5年,村民等到了首次分红。

村党委书记周友平既是村联社理事长,代表村党委管理全村村民集体资产;也是众平土地合作社理事长,代表社员运营入股资产,三个身份集于一身,让他分外慎重,“都是村民的家底,村庄经营要走稳走好。”

去年,尽管有疫情影响,双龙田园仍实现创办5年来的首次赢利。经过合作社商议,决定在30万元的利润中拿20万元用于村民分红,10万元留在合作社滚动发展。 当天下午,热闹的分红大会上,双龙村联社分到占股10%的2万元,其余村民多的分到了8000元。

“我们用了5年时间摸索,才逐渐找到了田园良性发展之路。今年村里还将打造2.0版本,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更多有特色的研学游一体项目,收入有望翻一番,那时,我们就可以多分红了。”周友平说。

“这次分红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看好双龙今后的发展,这个春节就是一个好的开头”,许多村民喜笑颜开地说。

【对话经营者】

川观新闻记者:说双龙田园是“农民主导”,好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

周友平:好处在于我们始终把握产业发展与全村共同富裕方向一致,立足小规模土地租赁、园内独家经营、资产不可拆除等原则,引进对乡村有情怀的项目业主,结成“乡村合伙人”,共同成长、共同壮大。

这个经营理念是适合当下现状况的:双龙村发展水平还不高、底子还不厚,如果盲目引进一个质量不高的大项目,把地撂荒了,是没有办法向村民交待的。村两委既是经营者,也是治理者,要对结果负责,必然要慎重。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的弱点,不敢大开大阖,不能甩开膀子拼速度,只能在实践中边干边推进。

拾里庭院:

连续四年分红,看共享与创新

1月18日,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的拾里庭院里,几十位村民戴着喜气洋洋的红围巾,在阳光下聚集。

“发钱啦!”大家齐声喊出这句话,摄影师按下快门,定格下了村民们的笑脸。在这张合影拍摄之前,拾里庭院里刚刚举办了“2022年度股农分红大会”。

2022年,汪家村拾里庭院股农年度分红为每股1297元。“这个数据较2021年度增长41元,实现连续四年单位股分红增长,分红总量增长。”四川源素轻旅文旅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源素轻旅”)总经理、拾里庭院创始人李彪说道。

拾里庭院位于新繁街道汪家村,是2018年新都区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项目之一。新繁街道投入道路、生态等硬环境,汪家村集中村民房屋、林地、林盘等资产成立成都市新都区陌上汪家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陌上汪家”),源素轻旅投入200余万元进行院落改造。 政府、村集体、社会力量三方投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拾里庭院,探索新机制下的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发展。

如何体现共享?源素轻旅与汪家村共同主导和推进了村民闲置资产使用权的量化,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集合、均摊,形成了标准股份。村民将对应的标准股份托管至汪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总收益分配中占20%,其余收益按标准份分配给村民,共享红利。

“以前这老房子、空地就闲置着,杂乱无章,经过打理改造后参与到拾里庭院的项目,不仅环境变得更好,还能获得收益。”村民叶明素热情地介绍。

今年是村民第四年得到分红。据悉,此次分红股农户数人数38户股数总量166.3883股,每股收益1297元,比去年增长3.2%;分红总数258778元,分得最多的农户达到23848元,村集体经济收益44550元。

在拾里庭院,共享不仅是指收益共享,还包括用工“共享”——源素轻旅把全村适合服务业的人力组织在一起,成立“帮帮团”,哪个院子需要服务人员就派去,按小时计费,直接结算给村民。没有生意的时候,院子经营者就不用支出养人的钱。

新的一年到来,李彪和团队提出4个关键词——融合、团客、产业、共建,引进新项目,将“数字+乡村旅游”结合得更好,将共享经济做得更实在。

【对话经营者】

川观新闻记者:拾里庭院连续4年分红,是实在的业绩显现么?大家对“共享”实验的满意度如何?

李彪:连续四年,让股农拿到分红安心过年,这是我们对拾里庭院的乡村振兴探索设置的“红线”,1月1日至24日总收入近50万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

关于“共享”实验的满意度,应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似乎所有参与主体都一定程度的实现了“轻资产”,实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动组织能力远大于“一刀切式”的发展模式,“这三年,我们活了下来。”是所有人最深的感慨。忧的是共享行为,实施了三权分置,难以形成市场和金融普遍认同的“固定资产”,造成项目融资困难,影响项目快速发展的能力。不过,这一点应该会在今年有一个改观,因为成都银行即将与拾里庭院牵手,全程全面赋能,探索出共享理念下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