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

2023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四,绵阳北川的最低气温跌破了零度。

上午9点左右,石椅村村民徐飞就在石椅羌寨忙活开了。摆上一张桌子,再立起一个架子,一会儿的功夫,苔子茶、荞麦面条、野生木耳等摆上了桌,香肠、猪蹄、排骨挂上了架,一个小型的羌山特产卖场“诞生”。

“今年春节假期游客很多,春节前备的货都快卖光了。”说完这句话,徐飞赶紧将双手放到嘴前哈了几口气,一团白烟从他的手上缓缓升起。

又等了一会儿,随着羌寨大门处陆续响起礼炮和锣鼓声,游客很快就围拢过来。相比腊肉,几盒北川苔子茶很快销售一空。“一个浓香,一个解腻,这俩是最佳搭档。”徐飞说。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给大家送去党中央的关心和慰问。石椅村是全国六个点位之一。该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代表全体村民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情况,邀请总书记来羌寨做客,品尝腊肉和北川苔子茶。

北川腊肉在省内已有知名度,2022年北川腊肉、香肠等腌腊制品销售额超15亿元。而北川苔子茶有何神奇之处?

3月采茶节 游客满羌山

“北川苔子茶?好喝吗?”面对游客的疑问,徐飞用其他游客的评价“现身说法”。其经常提起的是1月18日,成都游客魏卓向总书记生动讲述的石椅村旅游体验:羌族文化特别浓厚,购买了羌绣,腊肉特别好吃,北川苔子茶特别好喝,非常开心。

北川大山里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以石椅村为例,平均海拔约1200米,这里有着数千亩茶园,也成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依托之一。

“我们的茶叶,以古茶树群生的方式分布在海拔1000—1800米以上的高山峡谷之间。受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直射日照短等自然环境影响,北川苔子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安全的优质特征。”徐飞说。

虽然北川苔子茶历史悠久,但石椅村的茶叶发展却颇为不易。由于地处大山,交通不便,农资上山需要村民肩挑手扛,从北川老县城回家可能需要一整天,直到1981年村民修建了一条石子路,拖拉机能开上山,1984年才有村民开始种茶。

2006年以后,乡村旅游兴起,这里的羌族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带动采茶等体验农业也发展起来。

现在,每年3月,石椅村的采茶节如期而至,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活动之一。游客们跟随村民在茶园里忙碌,最后亲手将茶叶炒熟,带一份清香回家。徐飞告诉记者,一年四季来石椅村的游客中,不少人都会买一点北川苔子茶回去尝尝。“销量很好,最多的一天我卖了差不多三万块钱。”徐飞黝黑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登上“大舞台” 茶香飘东南

“看到山坡上的树了吗,那是枇杷树,再往下一点就是我们的茶园,要采茶的话,估计今年要提前预定。”在石椅村云朵山庄,老板景小彦给游客介绍下次来体验的点位。

石椅村目前建成枇杷基地1200亩,间种精品北川苔子茶、桐子李800亩,基本可满足目前游客所需。

石椅村的旅游特产带动作用也在向周边地区延伸。以腊肉和北川苔子茶为例,今年春节游客猛增,石椅村的“存货”已难以满足游客所需,更大范围内的产业联动已刻不容缓。

与石椅村隔山相望,有个约3700亩的茶叶公园。冬日的羌山云雾缭绕,唯有茶树“面不改色”屹立于寒风中 。这里就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盖头山茶叶主题公园,也是苔子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北川茶产业‘一心两带五园’的发展格局中,盖头村盖头山是‘五园’中茶叶主题公园的核心地区所在,现有茶园3065亩,2022年产了茶叶230余吨。”擂鼓镇副镇长刘洋铭说。

外面的茶叶,和石椅村口味一样吗?

2022年,绵阳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农业“三品”工程,北川苔子茶正是当地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为从源头提升品质,北川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统一的技术标准,带动全县苔子茶品质提升。截至2022年11月,全县已有9万余亩茶园,茶叶综合产值达4.5亿元。其中,北川苔子茶已经成为北川支柱农业产业之一,每年茶农鲜茶叶销售金额5800多万元。

为让更多外地人知晓北川苔子茶,2022年北川打造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羌食荟”,同时借助绵阳“绵品出川”活动,苔子茶等北川特产一路走进福建厦门、广东东莞、江苏苏州等东南沿海地区市场。据“羌食荟”品牌运营公司负责人陈燕介绍,虽然公司刚刚成立,但他们预计第一年销售额将达到2000万元。

在徐飞的摊位前,一名来自成都的游客拿起最后一盒北川苔子茶,“‘大禹门前树,千年苔子茶’,真没想到大山里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15时左右,川观新闻记者离开石椅村时,徐飞早已收摊回家,而停车场上,一些准备下山的游客正在往后备箱里装各式当地特产礼盒。沿途房前屋后挂着的红灯笼与羌红在山风中摇摆,远处大山上开始起了雾气,朦朦胧胧中只能看到茶园的大概,在那里蕴藏着村民致富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