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各位游客,请系好安全带,咱们准备出发了。”10月3日8时许,王绢像往常一样,迎送游客前往各景点游玩。

王绢是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的一名观光车驾驶员。在中秋、国庆,全民享受假期的时候,王绢和她的同事们坚守在岗位上,用她的话说“我在一线,为玩耍的人们服务,让游客玩得开心、耍得放心”。

王绢服务于该景区的桃溪谷片区,在大象洞与桃溪谷两河口之间往返。“路程7公里,行驶时长约20分钟。”从业2年多,对两地间这一路的风景,王绢再熟悉不过了。但这个国庆长假与日常不同——观光车头,贴上了红旗;王绢工作服胸前位置也贴上了国旗标志。跟随观光车行进,路途中各个景点也都装饰着国旗,置身于浓郁的国庆氛围中。

这是景区繁忙的时候。“人很多,每趟车几乎都坐满。”王绢说,尽管下雨天对游客出游有一定影响,但她的往返次数仍达平日的2倍以上。平时每隔五六天休息一次,国庆假王绢至少连续上班8天后才会休息。

巴山大峡谷景区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曾祯介绍,应对中秋、国庆双节,景区全员待命,“从一线员工到办公室行政人员,全员在岗,做好一名旅游从业者的本分。” 

就在双节前夕,巴山大峡谷景区还迎来了特别的节点。

宣汉县提出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9月29日,历时4年完成、重现2300年前巴文化的大型情景史诗级剧目《梦回巴国》在景区首演。这场沉浸式、将观众“带回古老巴国”的演出问世,让游客到巴山大峡谷游玩又多了一个理由。

“不少游客专门来看《梦回巴国》,我们每天至少演出一场。”曾祯说,除晚上7点半固定演出外,还应增长的游客需求,灵活安排在下午4点半加演。

游客增多,对各个景区而言意味着可观的收益。在巴山大峡谷景区,还有更多、更深的意味。

就在几年前,巴山大峡谷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这里是土家族聚集地,地处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峡谷多,海拔落差达 2000 多米,不便于传统种植,村民生活凄苦。

近年,宣汉县对巴山大峡谷片区实行综合开发——依托自然资源和峡谷景观打造观光风景名胜区、依托独特的生态和人文资源打造旅游度假区,走出一条贫困山区依托文化旅游业实现脱贫奔康的新路子。其中,新增就业岗位达2600余个。

王绢即是就近就业奔康的一例。她是景区内的渡口土家族乡人,曾在外务工多年,景区开园后回乡,年收入三四万元。

据介绍,自2018年8月开园以来,巴山大峡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余亿元。

截至2019年底,巴山大峡谷片区贫困人口从9.1万人下降至2292人,片区内1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序列,带动宣汉县完成从“全省贫困人口最多”到“全省减贫人口最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