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达州观察 赵权军 文/图

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全省18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动的“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正在报名中。近日,宣汉县融媒体中心向活动组委会推介了2022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赵益元。

人物名片


赵益元,中共党员,1966年生,现任宣汉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蜀宣花牛技术工作室负责人。1988年,赵益元进入牧场工作,是有“南方第一牛”之称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的主要主持者和参与者。30多年来,赵益元持续推进蜀宣花牛良种选育和养殖技术推广,被表彰为2022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赵益元在养殖场调研

人物故事


“明天县老科协要召开一场会议,部署2023年工作。”1月12日下午,赵益元在办公室埋头写会议发言材料,他的发言主题是“做好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学为民服务等职能工作”。

具体到自身,赵益元的目标是加大力度指导蜀宣花牛养殖散户做好科学繁殖,“目前多数母牛3年产2胎,我的目标是实现‘1年1胎’,让养殖户多赚钱。其关键点是养殖户做好母牛发情实时监测、及时配种。”

让蜀宣花牛品牌更响、更亮,更多人通过养牛赚更多钱,是赵益元一生的梦想。

赵益元与养殖户一起劳作

研究二十余载 培育出“南方第一牛”

赵益元出生在农村,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我是山里娃,熟悉农村,我想用科学为农民服务。”

1988年大学毕业后,赵益元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到距宣汉县城50多公里、条件艰苦的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场工作。

宣汉的本土黄牛品质好,但个体小,产奶量不高。为此,宣汉县于上世纪70年代启动了宣汉黄牛胚胎杂交技术研究,因牧场条件有限,研究一度搁浅。

前人没走通的路,赵益元却想闯一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赵益元查阅资料、学习相关技术,决定选用国外品种与本土黄牛杂交的方式实验。因国外引进的公牛数量有限,牧场只能采用人工授精“冷配技术”提高本土黄牛受孕率。但由于村民误判母牛发情期,错过交配时机,影响了实验进度。于是,赵益元就吃住在村里,观察、搜集、整理母牛发情期的性状资料,给村民普及识别方法。

上世纪90年代,研究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时,因养牛收益下滑,不少村民卖掉了牛,导致实验数据不充足,险些让实验中断。赵益元没放弃,他摸底村民卖牛意愿,动员暂时不卖牛的村民加入“核心选育群”,继续跟踪研究400多头牛。

经反复实验、大量数据分析,赵益元所在的新品种培育团队最终以宣汉黄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荷斯坦乳用公牛为父本,反复杂交并进行4个世代繁育后,培育出了新品种,团队为其取名“蜀宣花牛”。赵益元解释,“蜀”即四川的简称;“宣”是指宣汉;“花”字是因为牛的头尾、四肢和腋下有白毛,身体整体呈现花色。

2012年3月,“蜀宣花牛”获原农业部公告命名并颁发畜禽新品种证书。因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耐湿热性气候、耐粗饲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因而有着“南方第一牛”的美誉。

蜀宣花牛是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乳肉性能佳、个头大、耐粗饲等特点,更适应山区气候,有力激发了养殖户积极性和提升养殖收益。目前,达州市蜀宣花牛养殖户5万余户,带动全市肉牛出栏多年居全省农区第一位。宣汉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2021年度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宣汉县成为川东北唯一奶牛产业基地县。

荣誉背后有太多不易。参与“蜀宣花牛”培育的20多年里,赵益元共测定和进行乳脂分析6万多个胎次良种牛的产奶量,测定2万多头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体尺体重和肉用性能。

赵益元与养殖户交流养殖技术。资料图

编写教材资料,推广养殖技术

就在赵益元的研究顺利进行时,他得知了自己将被调任的消息。“为村民做点实事,比去县城更有意义。”赵益元最终选择留下。

事实上,当时他负责的“犊牛培育项目”,20多头牛中有3头小牛倒地、5头小牛不能站立,出现厌食等症状。养殖户认为这些牛“缺钙”,需补钙。不过,盲目给小牛补钙,易造成小牛死亡。

经请教家畜疫病治疗专家,赵益元给病牛注射亚硒酸钠后,小牛病愈。半年后,这批抗逆性强、耐湿热气候,耐粗饲的良种牛被送往高山地区饲养,部分牛还被卖到重庆云阳等地繁殖。

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达介绍,为推广“蜀宣花牛”养殖技术,赵益元传授村民良种牛的繁殖、育犊、饲料、防疫等技术要点。他还编写《宣汉奶牛生产技术》《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蜀宣花牛养殖技术手册》等教材资料,组织群众技术培训2000余场次。

“蜀宣花牛”不断推广,促进了宣汉县奶牛产业基地县和优质肉牛基地发展。赵益元因持续在新品种培训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付出和成果,2013年12月被原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2013年3月,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赵益元卸任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加入宣汉县老科协,攻关解决规模养殖场母牛繁殖率偏低等问题。他还成立了蜀宣花牛技术工作室,免费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宣汉县牛产业发展布局图

解养殖户之难,推进牛产业壮大

“多亏了老赵!”宣汉县峰城镇西牛村村民费官家的养殖场,存栏“蜀宣花牛”200多头,年纯收入超50万元,他逢人便夸,养殖场能有现在的规模效益,是靠赵益元帮忙。

这个养殖场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再到养殖技术运用,赵益元都全程参与。

“业务知识无止境。”是赵益元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说,传统圈舍无法规模养殖,满足不了长远发展需求。

他根据在多地参观学习经历,结合宣汉农村畜禽圈舍现状,查阅大量标准化养殖场圈舍规范性文件,自学圈舍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绘画等专业知识。

让养殖户有更好收益,是赵益元接下来的工作目标。3年后,赵益元将退休。他说,退休后计划带领年轻研究人员,继续选育良种牛,解决村民遇上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壮大牛产业,让蜀宣花牛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哪束光温暖你、照亮你?

赶快登录川观新闻客户端,

参加“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吧!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

1、登录川观新闻客户端,点击上方“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报名通道,或点击右侧悬浮球进入报名通道。

2、也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报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