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徐莉莎

“1月3日,中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广东清远实现并网发电,我很自豪,这台‘争气机’是在德阳制造的,是中国自主研发重型燃气轮机从‘0’到‘1’的标志。”1月9日,省政协委员、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巩秀芳很高兴,她还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1月4日,科技部批复同意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拟将成为全省唯一在企业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是当下的关注热点,今年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中,就有不少来自科技战线。说起这个话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强化,他们都有话说。

做“主体”

企业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提升

省政协委员、中兴微电子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徐科很感慨——2015年底,作为优秀芯片专家,他被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兴微电子派到家乡成都组建团队,“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办公室都是借的”。7年过去,中兴微电子成都研究院已成为500多人的大团队,是中兴微电子第四大研究基地,并于去年正式设立中兴微电子成都子公司,“四川的确是一个做研发的好地方”。

省人大代表、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夏是2016年来到成都任职的。6年后,腾讯成都团队从1700多人扩大到了8000多人,未成年人保护、智能客服等板块在腾讯全国业务中领先。去年6月,又在成都高新区落地建设了腾讯未来中心项目。

对于未来发展,巩秀芳说:“今后实验室的攻关重点,将转向整机和核心零件的设计、制造和维护方面,助力四川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地。”

历经30余年研发了全国产三代压水堆核电成果“华龙一号”、全球首个陆上商用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两张响当当的科技名片,让省人大代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室副主任汪量子语气中充满自豪:“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是我们院完成的。四川非常具有创新活力,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已逐步形成成都、德阳、绵阳、乐山核心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后发优势强劲。”

根据科技厅提供的数据,2022年全省新增瞪羚企业62家、总数达到21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335家、总数达到1.45万家,新增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876家、总数达到18693家,三类企业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

“这是过去一年里全省科技系统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体集群量质齐升的结果。”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提升,2022年,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05项、经费19亿余元,牵头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28项、经费7亿余元;成功获批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动力电池、钒钛稀土、氢能等领域省级创新联合体4家。

当 “主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中活跃的创新力量,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当好“主力”?

省人大代表、西南财大教授李毅认为,今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新动力和热情,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李毅谈到要让企业家有充足信心、稳定预期,建议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1年6月 ,国家五部门联合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他曾建议省人大在进行各部门提请立法审议时,要加大对这一实施细则的关注。

作为企业家,林夏认为,“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他对成都大力推进“建圈强链”做法十分认同,建议多供给应用场景,通过政策引导、人才配套等举措,激励企业当“主力”,放大主体价值。

科技厅上述负责人表示,2023年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务实功、求实效,加速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瞪羚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为标杆,以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和“高精尖特”企业,力争瞪羚企业突破27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2万家,进一步夯实我省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

采访中,几位代表委员都提到了科技创新中人才的重要性。四川先后出台了引育高端人才的“天府峨眉计划”、壮大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天府青城计划”;成都推出了人才“蓉漂计划”,成都高新区去年启动了“岷山计划”,面向国内外科技顶尖团队“揭榜挂帅”。根据自身成长经验,徐科希望还能设立面向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人才奖项,激励创新热情。同时在高校教育阶段,引入“企业导师制”,让企业科技精英与高校教师共同形成“导师组”,贯通理论和实践,为科技人才成长培育“最佳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