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

五年来,十二届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把准性质定位,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2018—2022年:守正与创新】

关键词:“第一议题”制度

“第一议题”制度,是指省政协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作为各级党组织重要会议的“第一议题”。

“第一议题”制度,是省政协用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泛凝聚维护核心、永跟党走的思想政治共识的一个制度设计。类似的还有学习座谈会制度。

十二届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始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凝聚维护核心、永跟党走的思想政治共识,确保我省政协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过去五年,省政协是怎样在凝聚共识上发力的?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举例如下:在全省政协系统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组织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2022年,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重点做了几件事:举办“迎庆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同心奋进”主题读书与实践活动;围绕传承弘扬三苏文化、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等9个重点课题深入调研;开展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为省委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

十二届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大局议政建言,积极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献计出力,始终坚持省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提高政协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以高质量履职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省政协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履职尽责,可谓亮点纷呈: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渠道畅通优势,组织住川、联合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17件;加强川渝政协协作,围绕共建西部科学城、世界级先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举办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就“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22个课题开展联合调研视察。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网络议政活动;聚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安宁河谷地区综合开发等主题开展协商;聚焦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就完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等协商建言;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委员就强化重点产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等协商建言;视察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助推美丽四川建设——围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联合开展调研视察。召开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协商依法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视察监督自然保护区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联合住相关省份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等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关键词:人民政协为人民

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暖民心——十二届省政协及其常委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省政协系统接续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召开3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针对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乡村片区规划编制、农业农村改革等提出意见建议;专题协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协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调研视察城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职业教育改革等,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紧扣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督办中医药强省建设、零工经济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等提案;视察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落实、疾控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等情况,开展适老化改造监督性调研。紧扣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协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视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调研乡村基层治理。

协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各级组织、广大委员积极参与救治病人、科研攻关、捐款捐物、稳产稳岗、保障供应等工作,实行非常时期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日报制;深入开展“走访困难企业和群众”专项活动,专题调研精准复工复产,协商监督助企纾困解难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监督性调研,建言助解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难问题。

协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召开“三苏文化与治国理政理念和思维”专题研讨会,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三苏文化;围绕四川历史名人文化创新工程、红军遗迹保护利用、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等开展调研视察……

省政协常委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五年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出实招,各方共提出提案1900件。加强贫困地区人才支持、发展农村电商、提升重大疫情预报预警能力、保障新业态就业群体权益等提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协商式监督

2018年,视察监督议题首次纳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联合制定的四川省年度协商计划,聚焦脱贫攻坚、分级诊疗、厕所革命三大主题。此后,民主监督议题成为我省年度协商计划的必选项。

民主监督,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并列为人民政协三大基本职能。在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下,五年来,省政协坚持寓监督于调研、视察、协商之中,着力发挥协商式监督特色优势,取得扎实成效。

聚焦“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省政协制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划,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省政协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省委就脱贫攻坚、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监督性调研,助推相关决策和措施落地见效。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厕所革命等开展监督,以协商促改进、以监督助落实。

为推动协商监督质效进一步提升,省政协还建立健全了与“一府一委两院”以及省直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机制。

关键词:协同联动

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十二届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联动协商协作工作机制,与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履职40次,与重庆、沿黄八省(区)、长江经济带十省(市)等协同履职62次,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履职138次,充分释放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效能。

五年来,省政协常委会密切与重庆、甘肃、青海等兄弟省(区、市)政协互动,就共同关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等问题,邀请住当地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协力推动跨省区重大问题有效解决;与沿黄八省(区)政协共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联合云贵两省政协围绕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重庆市政协就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一体化发展等协同履职。

省政协还探索提案办理协商与其他协商形式有效衔接,在开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协商、做强川种优势对口协商中与同类提案同步调研、同步协商、同步办理。围绕重大协商议题,省市县三级政协开展协同调研、联动协商。

关键词:重点提案制度

五年来,中共四川省委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工作,对深化提案办理协商作出制度性安排,把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纳入年度协商计划。

2019年6月,第5次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重点提案的遴选和办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哪些提案会被选为重点提案?《条例》明确,“对反映党和政府亟待解决、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改进的问题的,对推动工作有重要作用并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提案,可以选作重点提案。重点提案中应当有民主监督性提案。”

重点提案怎么选?《条例》规定,重点提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遴选提出,由主席会议审定。

《条例》还明确要求,重点提案督办可以采用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者、承办单位相结合的协商座谈、视察调研、走访等方式,推动办理工作,保证办理质量。对提案中当年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跟踪督办,促进落实。

五年来,省政协不断健全完善重点提案制度——主席和各位副主席每年牵头督办重点提案,直接参与督办调研、协商讨论和跟踪反馈;深化重点提案督办协商,增加督办数量和协商频次,邀请提案者、专家学者和界别群众代表参与督办协商,做到办前有沟通、办中有协商、办后有督促。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规定,每年省政府领导也领衔办理省政协提案,参与办理过程,提出工作要求或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办理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

五年来,省领导牵头督办重点提案91件。

关键词:政协自身建设

五年来,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政协党的建设引领政协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首次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健全政协党的组织体系。落实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大抓基层打牢基础。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主席会议、常委会定期听取专委会工作汇报,加强专委会领导班子建设,专委会“专”的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的联系指导,建立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联系指导市(州)、部分县(市、区)政协工作制度机制。每年召开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不断提升全省政协工作整体水平。

着力建强“两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坚持和完善常委提交年度书面履职报告、委员完成“委员作业”制度,建立健全委员履职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激发。

【十二届省政协工作亮点点击】

● 《关于加快川藏大通道建设的提案》入选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

● 省委省政府采纳有关提案建议,将每年3月30日设立为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

● 2018年,视察监督议题首次纳入协商计划。此后,民主监督议题成为年度协商计划的重要内容。

● 自2019年起,创新推进“有事来协商”,着力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协商力量下沉参与基层治理。这一创新举措,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基层范本,彰显了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作用。

● 2018年,首次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

●  2022年,首次评选表扬履职优秀委员。

【数字】

● 聚焦党政工作重点、群众关心热点、基层治理难点,全省共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20216个,组织小微协商2.5万余次,提出意见建议5万余条,帮助解决问题3万余个。

● 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累计为群众做好事实事60余万件(次),开展技能培训100余万人次,帮助就业280余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400余万人次。

● 十二届省政协共收到提案6428件;经审查立案5465件,其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4937件,各民主党派省委、人民团体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界别小组集体提案528件。

● 十二届省政协共审查立案提案5465件,提案所提意见建议采纳和部分采纳4772件,占立案总数的87.3%;693件提案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未能采纳。

● 十二届省政协共收到提案6428件,其中: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建真言2955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出实招1900件;围绕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省献良策522件;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四川增合力555件;围绕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平安四川聚共识496件。

【展望2023—2027:愿景与路径】

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政协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对于未来五年省政协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提出建议:

● 总体工作思路:坚决维护核心、倾力服务中心、坚守为民初心、广泛凝聚人心。

● “三个坚定不移”重大任务: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统揽政协工作,坚定不移用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引领政协工作,坚定不移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政协工作。

●  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 在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中开展“学习新思想、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主题读书与实践活动。

◎ 开展新任政协委员全覆盖培训。

◎ 深化委员读书活动,加强书香政协建设。

着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助推现代化四川建设。

◎ 在全省政协系统深入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

◎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牵引,加强与重庆市政协联合履职。

◎ 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开展调研协商、视察监督活动,强化与市县政协的联动履职。

◎ 围绕现代化四川建设的重点任务,提出更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着力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优势作用。

◎ 突出专门协商机构的主责主业,认真落实协商计划,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

◎ 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打造“一委一品”工作品牌。

◎ 更好发挥委员和界别作用,探索完善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

◎ 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重点围绕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影响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加大监督力度。

◎ 打造“有事来协商”升级版。

着力广泛凝聚人心共识,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 积极为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创造更好条件、搭建更多平台。

◎ 协力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 密切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系,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谊交友。

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充分展现新时代全省政协的新气象。

◎ 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制定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办法等制度,优化机关运行制度程序。

◎ 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健全专委会联系委员、委员服务管理和考核激励、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履职等机制。

◎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委员学习培训。

◎ 加快推进“智慧政协”建设,加强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

◎ 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的联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