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李丹/文 杨树/视频

“时间过得好快,到今年,我已经陪伴他们40年了。”每天早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你总会看到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穿梭于陵园间,默默地擦拭墓碑、清扫落叶……他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王建刚,是家里第二代为这片陵园守墓的人。

今年69岁的王建刚家住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他的父亲王成现于1933年加入红军,是这片墓园修建之初的见证者,“当时他参加的儿童团,经常给红军站岗、放哨、送信,给伤员熬药。”1935年,红军大部队离开王坪时,王成现恰好被组织派到70公里外的毛浴送信,没能跟着红军一起走的他便留守在王坪,成了最早的守墓人。

1980年,王成现去世后,29岁的王建刚承父亲遗志,担起了守护红军烈士陵园的责任。寒来暑往,他几乎每天都坚持去陵园打扫,一天不落。

这些年来,王建刚熟悉陵园的各个角落,也了解到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82年12月的一天。正在集墓区域扫地的他撞见了一群前来吊唁的红军老兵,“他们来了几十个人,列队站在墓前,齐声大喊‘兄弟姐妹们,我们来看你们了!’”王建刚记得,老兵们每人端起一杯酒,依次倒在墓碑前。他们泪眼婆娑,反复擦拭着墓碑,不断呼唤着战友名字。在那一刻,王建刚突然明白了父亲守护这片陵园的意义。

2012年,散落于全县20个乡镇50处散葬烈士墓的17225名红军烈士,悉数迁葬修缮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至此,该陵园共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开园那天,王建刚专门去父亲坟头,上了柱香,“我敬了他整整3杯包谷酒,对他讲‘你看到了没?烈士们有了更好的安葬环境,你也可以安息了。’”

3年前,王家从陵园附近搬到王坪村新建的聚居点。由于距离较远,腿脚不便的王建刚,渐渐将守护陵园的重任交付给小儿子王均培,并叮嘱儿子要将红军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王建刚和儿子照例为红军烈士陵园打扫,他说,只要走得动,他就会一直为红军烈士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