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黄大海

20、19、18、17……这些天,四川省煤矿抢险排水站排水技师法文义一直在计算着时间,10月15日,就是他退休的日子。

但退休并不意味着结束。“我一辈子都是应急人,只要应急救援有需要,就算退休了,我也随时准备奔赴救援第一线。”谈及退休,这位在四川省应急救援一线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流露出了不舍。

爱钻研,即使是新型设备,他也能在几天之内吃透

1980年,刚从部队退伍的法文义被分配到原四川煤矿机械厂做一名机修钳工,因乐于和机械打交道,平日又爱钻研学习,很快,年纪轻轻的法文义技术水平就赶上了于经验丰富的老钳工。1987年,因技术水平高,他被调到四川省煤矿抢险排水站,从此,他和抢险排水行业结了缘。

排水站从重庆迁至成都重建初期,该站只有8人,钳工就只有他一个。面对从零开始的境况,法文义暗下决心,要把所有设备“吃透弄懂”。

决心变成了前进的动力,进入排水站那天起,他天天呆在设备库房里,抱着技术指导书,拿着工具,把待修水泵设备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的试验,每一台水泵如何操作他都烂熟于心。

随着经验的积累,就算是是刚采购的新型设备,法文义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把设备的性能全部弄懂。若在排水演练中试用一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他就能清晰列出清单。

“爱琢磨”是周围人对法文义的评价。在娴熟掌握设备性能之余,他还积极探索创新,思考如何提高排水效率。为提高管道的安装连接速度,经过多方考察与调研,法文义提出了玻璃钢轻型管及快装接头的设计思路;为解决斜井排水因水泵轴距过大掉道的难题,经过不断的思考和反复试验,创新提出使用每支点双轴式万向轮对代替单轴固定轴轮对的解决方案……

不放弃,只要还有希望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1990年,法文义参加了第一次事故救援——犍为县东风煤矿“4.6”特大透水事故抢险救援。

这是一起震惊全国的矿难事故,虽有多支抢险救援队伍争分夺秒共同作战,但由于透水水量大、巷道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原因,最终未能挽救57名被困人员生命。

“抢险救援,护佑生命,我辈必负重前行!”看着搜救出的矿工兄弟遗体,悲痛之余,法文义默默立下誓言。这一次的救援令法文义刻骨铭心,此后只要听闻有人被困,法文义总是冲在前面,没有一丝懈怠。

回忆起排水难度最大的一次抢险——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法文义仍无比激动。事故煤矿是建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巷道系统长,加上透水水量极大,井下多处巷道被淹,这让法文义发了愁。

“再难也要上,必须把水排走!人还在里头!”经过对透水区域的详细勘察,法文义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启用安装排水量550m3/h的大型水泵。当这套排水系统运转起来的那一刻,法文义相信,救出被困人员的希望更大了。

为了保障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他再次主动请缨带队下井。救援的最后关头,法文义连续井下排水作业近20小时。看着最后一名被困矿工安全升井,法文义终于松了口气。

因为法文义等人66个小时的奋战排水,事故矿井才具备了下井救人的条件,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先机。谈及这份职业,他告诉记者:“搞抢险救援,救人就是天职,只要没见到人就还有希望,我绝不会放弃。若人能全部救出来,再苦再累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