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达州观察 徐洋

9月28日,达州市通川区“3+2”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重大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255.6亿元。

“3+2”重大招商项目集中签约(徐洋 摄)

在客商代表发言环节,上海六七八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宝腾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先后上台。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两家企业来自同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两位客商不约而同提到一点,“通川区各级领导与公司经过多次互访,达成本项目的签约意向。”

回溯通川区委书记张杰过去几个月的行程,在全国多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产业园区、知名企业留下足迹——前去考察、招商。从这次签约看,成效明显——梳理发现,至少有8家企业来自川渝两省市以外。

观察人士认为,在实施“双循环”战略和建设“双城圈”“万达开示范区”的背景下,通川区主动出击,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正觅得先机。

达州市上半年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袁城霖 摄)

密集外出招商,引入“金凤凰”

今年初,通川区提出发展“3+2”重点产业,在举办重点产业招商网络推介会之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通川区启动投资促进活动,组织“小分队”密集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长沙等地,开展考察推介。

在通川区的邀请下,蓝城、中天、宝腾、奥特莱斯、金杯半山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到通川回访。

“通川区各级领导和上海宝藤团队前后四次互访,在互访和交流中,身为产业方代表,我们为通川区各级领导的务实精神、敬业精神所感动和吸引。”上海宝藤公司副总裁梅卫玲说。

“近期通川区委区政府的各位领导到访张江国际创新港,讨论东西部地区区域联动,科创产业的内循环,探索通川发展前景,构建通川发展模式......”上海六七八九公司执行总裁吴易泽说。

这两家公司所处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是上海科创的核心集聚区。通川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已基本与张江园区达成合作意向,推进上海-达州两地协同发展、联动发展。

此次集中签约,“意大利火神飞机中国西部生产基地项目”亦引发了众人的兴趣。该项目拟引进国外先进的航空器生产、组装全自动生产线建设,生产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器产品,以及建设航空器生产基地、A1类通用机场跑道。

分析人士认为,这批国际国内项目落地后,对加快推进通川区“3+2”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该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护航企业发展,培育更多“金凤凰”

通川区服务业发展大会(图据通川区融媒体中心)

就在几天前,通川区举办了一场“最贵”的服务业发展大会——给该区262家企业,现场发放数十万至千万不等的奖补资金,共计7000多万元,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力度、加速转型发展、加快提档升级。

“我们兑现给企业的承诺。只要企业对通川有贡献,我们必将对企业有回馈;只要企业愿意为通川发展而担当,我们必将为企业发展护好航。”张杰说。

在28日的招商推介会上,多个企业均谈到一点,“为通川区的政策所吸引”,甚至有企业现场呼吁,“我对通川区的政策环境非常满意,大家不必观望,马上签约”。

6月,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袁城霖 摄)

客商口中的政策环境,体现在一串数字上:政府补贴之后,电费0.44元/度、水价1.8元/吨、天然气1.6元/立方米、蒸汽98元/吨。

体现在一系列文件上: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二十三条措施》《推动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实施方案》《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人才激励办法二十一条措施》等优惠扶持政策,设立50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4000万元的园保贷等金融产品。

体现在一群“新通川人”上:与上海福睿、清华清知研、四川大学等智库院校合作,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帮助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完善联合聘用、技术入股等柔性引才机制,引进了一批“懂企业、会管理”的高层次团队和高技术人才。“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让广大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张杰说。

客商谈到,到访通川的旅行中不仅被达州秀丽的风景所吸引,更被政府大力发展产业的决心和执行力所吸引。

3月,通川区环凤产业大道建设现场(袁城霖 摄)

展望:抢抓战略机遇、搭建更大开放平台

“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将释放更多改革发展红利,将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将带来新一轮大开放浪潮......”通川区深谙多重战略叠加带来的历史机遇,在10天前召开的通川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市场需求,按照“成渝地区发展什么、我们就配套什么”,加大先导型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强链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形成上下游,提高融入度。

通川区一隅(袁城霖 摄)

在“双循环”愿景下,通川区认为,这会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推进;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通川区会成为沿海企业关注的重点。“因此,只要我们扩大开放,畅通开放通道、扩大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通川区完全有可能成为‘川渝开放新高地’。”

挖掘更多发展空间、搭建更大开放合作平台,通川区路径已明确,以“大格局”引领大开放——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入“双城圈”,借力达州建设“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契机,加快打通对外大通道、完善自身内循环、建立区域畅联网。

以“大平台”推动大开放——加强地区合作交流,深度参与“双城圈”“示范区”产业协作、要素共享和市场共荣,打造“万达开”统筹发展重要承载平台。譬如,深化与上海张江园区、苏州工业园全方位链接,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对外开放企业,努力将通川经开区打造为国家级经开区。

以“大环境”助力大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进“定制式”服务,打造“川渝一流、全市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

新发展机遇下,通川区聚力“3+2”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加快形成一批新的支撑点、增长极。

相关报道>>>

独家解读|达州通川区“一轴两翼七支点”新战略有何深意?

达州市通川区委书记张杰:建设“品质通川”,多交朋友、谋发展、促共赢

255亿元!达州通川区集中签约36个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