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舟

理论与实践、调查与研究、历史与文化……四川日报《思想周刊》第二期如约与您见面。

9月28日出版的四川日报09版—12版为《思想周刊》。《理论创新》版和《学术探索》版第一期已经亮相,本期分别邀请到的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和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撰文。第2期新亮相两个版,一是《公园城市》,这是成都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与川报智库联合成立的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中心,发布和展示相关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本期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为我们分享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更美好的城市?还有一个新亮相的版是《川观智库》,川观智库研究员对四川龙泉山和浙江莫干山民宿发展进行了对比研究,对龙泉山民宿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09版 理论创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撰文《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文章认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创立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产物,在科学性和真理性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当今时代,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10版 公园城市

在城市里建公园,公园里建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公园城市不只是在城市里面多放几个公园,而是对现代城市建设内涵的整体重塑,也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对公园城市的独到见解——

“公”,平分也,共同的,大家的,所有人的,强调权属,对应公共交往的功能,此处解释为全民共享;

“园”,所以树果也,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对应整个生态系统,此处理解为生态多样;

“城”,所以盛民也,为保民为之也,对应人居环境,此处解释为生活宜居;

“市”,买卖之所也,对应产业经济活动,此处理解为创新生产。

我们还给读者准备了案例赏析——加拿大温哥华“亚布特斯绿道”

11版 川观智库

成都东进开启了“千年古都”的格局之变,带来了空间扩展和全新发展机遇,成都人理想中的“未来之城”正在崛起,“产、城、人”发展模式正在被“人、城、产”所替代。发展迎来机遇,挑战也随之凸显。本期川观智库针对位于成都东部的城市绿心——龙泉山,在发展民宿业上遇的新问题,向业内领先的浙江莫干山以及行业专家寻策问计。

如何规范这一全新业态?怎么解决土地瓶颈?业内人士及专家认为,针对民宿业这一新兴业态,从法律法规到政策引导,再到基建配套,都有不完善之处亟待加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乃至全省民宿业发展,同时也能为龙泉山这个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实现绿色发展,为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和高品质的市民游憩乐园提供重要支撑。

12版 学术探索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内在特性和突出标志,也是民族赖以发展延续、创新创造的深层底蕴和外在维系。文化的构成,有主有从,有本有末,有干有枝,有体有用,中华文化亦如是。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将从“何为文,何为化”为起点,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探寻文化的本义,阐释文化的功能和国人信仰的来源,解读其中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人文精神,观乎人文,化成天下。舒大刚认为,文化见则民族显,文化明则民族昌,文化兴则民族盛,文化强则国家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是各民族实现身份认同、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实现自我定位、建设美丽家园、走向美好未来的特有资源。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当追本溯源,重新厘清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干与枝、体与用等问题。

详细内容,请看9月28日四川日报《思想周刊》!

每周一,共筑思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