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杨艺茂  (图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山为景,天为幕,交响乐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交相辉映。9月23日晚,由四川交响乐团演出的“文墨之旅·安逸四川”《峨眉之光》秘境山林交响音乐会在峨眉山景区优雅奏响,为即将到来的三大文旅盛会演绎了一出视听盛宴。

记者了解到,秘境山林交响音乐会在峨眉山景区首次演绎,旨在加快峨眉山景区“文旅融合”脚步,通过音乐,碰撞、迸发“文旅融合”新概念、新思路,给景区注入新元素、新活力。

在四川,近年来,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典型新业态,步履不停,与景区、住宿业等创新融合,催生出千姿百态的新体验。

9月25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乐山市峨眉山市召开,全省文旅融合发展又将开启新风向。那么,新一轮文旅融合如何提档升级,全省各地旅游演艺如何与住宿业、景区更加紧密相连?“演艺+”“艺术+”等合作模式,让文化类特色活动如何推动旅游业全面复苏?

演艺与住宿业“牵手”寻新路助复苏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业内预计,“十一”期间,四川省旅游消费潜能加速释放,旅游市场将迎来今年第一个高峰期。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继“五一”长假后,旅游消费升级对住宿业提出的新要求,挑战更高、要求更严、举措更实。

其实早在2个月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召开了“四川演艺与旅游住宿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川内40多家演艺界、旅游住宿业企业负责人参会,共商携手发展新思路。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发展文化演艺,主题旅游酒店如何与文艺团体抱团取暖,成为与会人员关注的重点。

中亚旅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楠认为,演艺公司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运营点,带资源、带资金与酒店形成共投共营共赢的的合作。成都开心麻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燕关注到“定制文化产品”,既是通过深挖四川文化,寻找酒店独有氛围,将项目以更便捷的打包方式带给游客。

创新模式的提出,激起了众企业思考。截至8月31日,成都中亚旅文投资集团以“定制化服务”“共建共享”模式推动合作,与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大饭店、成都香格里拉大饭店、西藏饭店等3家规模性品牌饭店达成实质性合作成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咔卡剧场演出完全停止。通过积极求变,剧社在今年3月,与锦城原舍酒店达成了合作关系。目前,剧场在锦城原舍酒店已演出10余场,引流3000余人,增加二次消费约8万元。今年6月,剧社又与简阳城市名人酒店签订了合作协议,更进一步扩大了剧社传播力。

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处获悉,自今年7月起,一系列演艺界、住宿业企业纷纷参与到落实“演艺进饭店”文旅融合新模式的探索工作,成果斐然。

演艺、艺术项目进景区添亮点,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10月1号,在天府新区神獒户外运动村打造“梦幻5D灯光秀”演艺节目将开始试营业。本项目由四川麒麟舞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煜桂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投资1500万元。

随着省内旅游消费热度的持续上涨,省内各景区的实景演出开始陆续恢复。在逆境中坚守的旅游业,正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项目落地,深度挖掘省内旅游附加资源。

近期,为推进演艺节目进景区,德阳杂技团将在少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少城剧场推出全新的升级版《传奇变脸秀》。过去,它们在武侯祠锦里结义楼大戏台演出的《蜀汉百戏》《乐舞三国》,截止8月已经成功上演20000余场。

弋朗文创更是在春熙路、宽窄巷子等著名景点景区为知名餐饮量身定制演艺节目,先后成功打造了《子非映像》《小龙翻大江》等演艺节目,创造平均一年超千场次的驻唱演绎。

2019年,全省旅游景区实现经营收入1563.4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13.5%。景区旅游收入占比高、影响大。不过,从横向对比来看,还面临着产品形式同质化、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

9月8日,四川省旅游景区发展大会在达州市宣汉县举行。会议透露,要通过进一步实施旅游景区“场景革命”,推动博物馆、演艺、文创进景区,引导景区培育“景区+文创”“景区+演艺”等消费新场景。推动夜间经济进一步发展,不断丰富夜间文化演艺品类、内容和场次,促进二次消费。

此外,更要在成都、乐山等旅游发达地区景区率先创新,塑造旅游主题IP形象,演绎IP故事,以IP故事逻辑构建旅游产品体系,衍生消费产业链,增强游客体验感和沉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