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稻虾产业


传统“稻虾轮作”即一年起一季龙虾,收一次水稻。但近年来,泸县通过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借助大面积再生稻播种优势,探索出“双稻双虾”养殖模式。

今日四川农村日报“水产特刊”走进泸县,深度报道“双稻双虾”养殖模式。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11月15日,记者走进泸州市泸县云锦镇“双稻双虾”养殖基地,只见上千亩虾稻田连片成面,几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将饱满的稻穗收割入仓。

当天,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大伦对当地养殖大户进行了稻鱼种养专业培训。“像这样的培训班,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很多场。只有让更多农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充分发挥稻田的综合效益。”站在稻田旁,高大伦指着田中的沟渠说,“前两天刚卖完大头虾。等稻子收完,农户们就要在田沟里放小龙虾苗,赶在春节前后上市,能卖出80元甚至100元每斤的高价。一块稻田养两季虾,这都得益于我们的‘双稻双虾’模式。”

借助优势打时间差

两种虾都有价格优势

高大伦口中的“双稻双虾”模式和传统的稻虾轮作,到底有什么区别?

传统“稻虾轮作”即一年起一季龙虾,收一次水稻。但近年来,泸县通过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借助大面积再生稻播种优势,探索出“双稻双虾”养殖模式。

高大伦介绍,“双稻双虾”是指“中稻+再生稻、小龙虾+台湾大头虾”种养模式,即4月栽秧后,在田中投放大头虾,9月上市;10月再生稻收割后到次年4月养小龙虾。这样的模式能直接实现一年起两次龙虾,收两次水稻,实现“一田四收”。

“在中国只有少数省(市、自治区)进行小龙虾养殖,其中最有名的是湖北潜江。他们的小龙虾每年 4月份大量上市,冲击四川小龙虾市场,我们的价格要跌一半!”高大伦说,在此背景下,四川小龙虾利用“打时间差”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借助我们这里纬度低、气温高,加上没有霜冻天气的气候优势,推动小龙虾和大头虾分别在春节前后和夏季高温期间上市,价钱也好。”高大伦说,借助“双稻双虾”养殖模式养出的小龙虾,每斤平均售价要高于其他产虾大省8元—15元,大头虾要比沿海产虾大省高于15元—20元/斤,加上稻田生态养殖,虾的品质也更受消费者青睐。

四川出早虾已成为业内共识,而“双稻双虾”模式从何而来?

据介绍,自2018年起,海牧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该养殖模式。起初,该模式并不被农户看好,高大伦心中也充满忐忑。“能不能改进模式,利用时间差的优势,让土地在翻倍升金的基础上,实现继续突破?”这成为业内思考的问题。

“有气候优势,全年都可养虾,再加上再生稻的特性,我们探索‘双虾双稻’养殖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良好效益。”高大伦说。

联动多地大力推广

“鱼米之乡”前景广阔

来到泸县玄滩镇境内,大片稻田已经收割完毕,不时能看到一些农户正在田间投放小龙虾苗。“前不久,我们刚刚将最后一批大头虾打包售卖,批发价就达到60元1斤!”看到个头肥硕、活蹦乱跳的大头虾在市场受到欢迎,养殖大户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据泸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起,玄滩镇开始推广“双稻双虾”模式,目前玄滩镇已在全镇建成“双稻双虾”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如今,“双虾双稻”成了泸县稻虾产业的“领头羊”。

“‘双稻’实现亩产水稻1300斤;‘双虾’可实现亩产大头虾150斤、小龙虾150斤,亩均纯收益可达1.3万元。”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从这种模式逐步推广以来,农户的收入大幅提高。‘双虾双稻’成了泸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之一。”

该模式可否在四川大面积推广?“目前我们的合作社已有会员2万多人,正大力向农户普及技术和生产难题。”高大伦说,在看到发展成果后,许多乡镇、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和布局,而限制“双稻双虾”的关键因素是气候和技术。“同样的模式,古蔺的效果就差一些,因为古蔺海拔高。”

记者获悉,根据《四川省“十四五”渔业发展推进方案》,我省将在成渝毗邻的泸州永川江津、开江梁平、隆昌荣昌等地区,部署打造1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带,共建“巴蜀鱼米之乡”。

“政府搭台子,我们出力气。相信未来稻虾产业将成为泸县甚至川南片区的一张名片。”与高大伦有同样见解的泸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泸县正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联动永川、江津、隆昌、合江探索“农业+”发展思路,共同打造川渝稻虾优势产业带。

“我们力争到2035年全县发展规范化稻虾综合种养25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25亿元。争创省级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片,有序推进泸县‘鱼米之乡’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泸州市有数百万亩水田,通过双稻双虾技术的大力推广,有望在几年内扩大稻田养虾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