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题人。党的二十大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了专门部署。长期以来,宜宾作为西部地区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城市,如何以人才发展引领创新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必须作答的考题。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党委领导谋全局、以双城建设破困局、以厚植优势求变局、以优化环境开新局,推动宜宾转型突破、创新发展。

谋全局:关键词是“党委领导、党管人才”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宜宾市委始终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落实党管人才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考量,围绕发展谋划人才工作,统筹力量推动人才工作,切实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

我们坚持人才与发展“一盘棋”谋划。树牢“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在全省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工作。比如,我们围绕产业转型、创新发展需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力保障人才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组建人才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采取“资金+基金”“政府+市场”的方式,鼓励支持高端人才和团队来宜创新创业,引领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我们坚持人才工作职责“一盘棋”统筹。标志性的举措就是机构设置创新。我们创新设立市委人才工作局,统筹推进全市人才引进、培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去年又在此基础上,整合组建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牵头抓总全市人才和高等教育等工作,特别是将教育、科技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抓实“产教城”融合发展,形成“大抓人才、齐抓人才”整体工作合力。

我们深刻体会到,党管人才既是根本原则,也是最大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党委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始终,不断创新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组织优势,以更广视野、更实举措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困局:关键词是“双轮驱动、双城建设”

2016年,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巩固提升白酒、化工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同时提出以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为突破,打造产业转型发展核心引擎。去年,宜宾市第六次党代会再次提出,把“双城”所在的三江新区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核心引擎。经过近年努力,宜宾实现了产业转型的华丽蝶变,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坚定迈进。

“双轮驱动、双城建设”,关键在于抓实人才这个“创新动力”。比如在大学城建设中,我们立足提升高端人才供给能力,采取“一校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来宜合作办学,共建白酒、汽车、智能制造、竹、茶等特色学院,设置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重点关联专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等。比如在科创城建设中,我们立足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能力,采取厅市校企共建等方式,引进诺奖专家宜宾工作站、欧阳明高等院士(专家)工作站,入驻运行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产研院,建成酒类监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

发展重点在哪里、人才就保障到哪里,战略需求在哪里、人才就汇聚到哪里,必须推动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强“双城”这个核心引擎,坚持“以产聚人、营城聚产”,调优“双城”建设规划、完善“双城”发展环境,增强科创属性和生活属性,吸引更多大学生留宜就业创业、更多创新成果在宜落地转化,实现高校人才、智力、科研资源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赋能相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求变局:关键词是“真金白银、真情实意”

要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主动求变、集聚成势,持续厚植人才发展比较优势,需要一手抓硬核措施,出台有力度的政策;一手抓软件支撑,体现有温度的关怀。

一方面,真金白银抓投入。出台“人才新政30条”“大学城科创城人才支持保障措施”等系列政策,从个人、团队、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构建起“顶层设计+综合政策+配套办法+操作流程”四级政策体系,切实加强人才吸引的集聚力度。另一方面,真情实意抓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站在人才角度换位思考,以情换情、以心交心,切实把工作做到人才心坎上。比如,我市珙县是一个偏远山区县,对于来珙人才,一次性发放安家补助20—50万元,人才离开的时候,推行安家补助分期返还机制,有效减轻人才压力,让人才高高兴兴来、开开心心走。

引进培育人才既要真金白银,也要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就是要从大处着眼,构筑有比较优势的政策,让人才愿意来;真情实意就是要从小处着手,解决直击人才内心的关键小事,让人才留下来。

开新局:关键词是“宜居宜业,宜人宜宾”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宜宾始终坚持打造“近悦远来、乐业宜居”生态,构建完善“政治、思想、工作、生活”全链条闭环人才服务体系,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让人才在宜宾安身、安心、安业。

在政治上,我们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吸纳,坚持把各类人才凝聚到党的周围,积极推荐优秀专家人才担任市县“两代表一委员”,选拔优秀人才到党委政府、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中任职实践,加大在专家人才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让人才在政治上组织上感受到尊重。

在思想上,我们着力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建立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当好人才发展“后勤部长”,定期开展“宜宾人才特别贡献奖”“宜宾英才”“卓越企业家”等评选表彰,并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尊贤重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在思想上情感上感受到尊重。

在工作上,我们厚植鼓励创新的土壤,常态化收集办理重点人才需求,制定不同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尽职免责清单,成立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人才贷”项目,给予全职引进人才最高每月3万元创业补助,让人才在创新创业全过程感受到全方位的尊重。

在生活上,我们打造宾至如归的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大力实施“人才绿卡”制度,高标准打造并运营“人才之家”,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才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

人才生态是持久竞争力。优惠利好的招引政策,有利于在短时间吸引人才;有竞争力的人才生态,才能持续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不断完善全链条闭环人才服务体系,持续巩固良好政治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宜业宜居”的温度点燃“人才兴宜”热度,以“宜人宜宾”的美誉开创“人才兴宜”新局。

(作者系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