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拉彝族乡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西部,因土地平坦、广阔连片、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等优势,这里种植的中药材品质优良,市场走俏,吸引了不少当地村民一同种植。截至目前,该乡共种植重楼、牡丹、芍药等中药材1000余亩,涉及5个村社。如今,中草药产业已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剂“良药”,同时也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优质主导产业之一。

幼苗期牡丹

眼下正是白芍、赤芍、药用牡丹的休眠期,在格萨拉彝族乡中草药产业发展基地里,市中医药管理局、林业局和盐边县卫生健康局的专家老师们与基地负责人曾盛德正一同查看着中药材长势情况、品种规模等情况,同时就中药材的后期花海景观打造、收购、出售渠道等进行了详细交流,并鼓励负责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

曾盛德(中)讲解牡丹种植情况

曾盛德今年54岁,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研究中医知识,偶然的一次机会,得知朋友在做收购中药材的生意,此后,他便下定决心种植中草药,雷厉风行的曾盛德说干就干。2018年,他便试种植7亩中药材,因种植经验不够丰富,两年下来根本没有收益,受挫的他并没有放弃,除了参加相关培训,就是在家查阅资料,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多次的实地考察,2020年,他最终将自己的种植基地选在了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

“我种植的500多亩中药材,已经有两年了,每天都会有工人到基地内看护、管理。目前,这个中药材长势非常的好,预计2024年就可以有成熟采摘,收益也会非常的可观。”曾盛德说。

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

为了给当地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曾盛德会优先邀请当地收入较低的农户为这些中药材除草、看护,并按照工作天数发放工资。并与当地农民合作试种中药,降低农民风险。这些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收入,更让他们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

“别看我这里种植的是中药材,到了明年5至6月份我这里就是大片的花海了。”曾盛德高兴地说:“我这里除了种植500余亩中药材,还种植了腊梅、红梅、绿梅、白玉兰、紫藤、红藤、木香花等观赏花。同时,我也在积极地向政府申请,准备在基地内打造一个观景台和中医药研学体验长廊,那时一定能吸引不少游客上来赏花,体验中医药文化,不仅能打响自己的知名度,还能双收益,真的是一举两得啊。”

近年来,盐边县积极探索“中医药+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充分利用格萨拉彝族乡、共和乡、温泉彝族乡地理优势打造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发展续断、云木香、砂仁等100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含药桑),产值达3.4亿元,切实达到了产业兴农、产业富农、产业强农的效益和目的。

下一步,盐边县将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打造“盐边地道”中药材品牌,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逐步拓展出一条产业化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让中药材种植成为撬动农村经济增长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