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合影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文学不能缺席,作家更不能缺席。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9月22日-25日,“我们向着小康走——中国作家阿坝行”和“名家看四川——壤塘脱贫采风”两支作家队伍走进了“悬天净土”壤塘。著名作家阿来、李舫、吴克敬、娜夜、任林举、熊育群、胡竹峰、苏沧桑、李东华、葛水平、马金莲、熊莺、周李立、黑陶、蒋蓝走出书斋,深入壤塘脱贫攻坚主战场,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捕捉脱贫攻坚多彩场景,感受脱贫攻坚火热生活,为书写脱贫攻坚“四川故事”迈出坚实的步伐。

阿来静静观看绘制唐卡

近年来,随着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等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地落实,一座座最美校园在壤塘拔地而起。

抵达壤塘的第一天,作家们就选择了县寄宿制小学作为参观的首站。“一个地方能不能脱贫,教育很重要。”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直言。步入书声琅琅的校园,壤塘的教育没有让作家们失望——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独具特色文化的非遗走廊、整洁干净的学生宿舍……无一不让作家们点赞。期间,孩子们还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了丰富多彩的藏戏、弹唱等非遗表演。据了解,这里除了教授各种文化课程,更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兴趣班,壤塘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在此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作家胡竹峰体验制香

当晚,女作家李舫在壤塘县委会议室举办讲座,盛赞壤塘。“我想象中的天堂不是拉萨,不是阿里,不是那曲,而是这片刚刚踏上的土地——壤塘,”李舫说,“中午的时候,我把县里的书翻了一遍,这里是神圣的土地,财神居住的地方,这片土地充满了神圣、神奇力量。”当晚,壤塘县干部群众近百人聆听了讲座。

李舫体验制香

9月23日的行程非常丰富。

作家们亲近大自然,登上了海拔4200多米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海子山,感受高原多样性自然景观。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海子如镜,倒影蓝天群山,壤塘吉祥物土拨鼠如精灵般跳跃……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作家们震撼,纷纷在镜头前为壤塘代言,兴奋地喊出:“我在悬天净土壤塘打卡!”

作家们见证非遗传奇,去到了上壤塘乡,参观陶艺传习所、藏香传习所,实地考察了藏陶和藏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去到了中壤塘镇非遗传习创业园,唐卡班、刺绣班、动漫班……在这些学习班中,即使是没有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现场的创作都足以令人惊叹。而在毕业班,尤其是唐卡毕业班,大师级工匠已经诞生。

动漫班学员正在创作

刺绣班学员正在创作

在接下来的采风行中,作家们参观棒托石刻公园,与石刻传承人班玛罗尔吾沟通交流;盘旋直上尚蓝天路,与大自然对话;在巴生村幼儿园,观看小小非遗传承人的藏戏表演,格萨尔王的故事被孩子们演绎得生动有趣。

作家苏沧桑体验制香工序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园区……这是壤塘最响亮的名号,也是壤塘最鲜活的生机。

阿来讲解制香原材料

据了解,壤塘县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通过挖掘整合非遗资源,目前已成立非遗传习所47个,涉及藏戏、唐卡、石刻等不同领域和技艺,通过文创产品销售,走出了一条农牧民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土、不离牧的技能增收新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家李舫直言,在壤塘,见证了这一真理性。

“壤塘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的做法特别值得研究,就是不牺牲传统文化,而且是把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脱贫奔小康这个目标联系在一起。脱贫攻坚在这里有很深远的意义,包括改变思想意识、改变生产方式、移风易俗,它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社会变革的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阿来直言,此行所看到的各种项目,都是在挖掘传统文化,然后使之发扬光大。“比如唐卡班的小孩儿,过去念书念不走,游手好闲的大有人在,而现在,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的问题,外在行为上也有改善。”

在阿来看来,把文化带到民间,改造人、提升人,创造和谐社会,这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老百姓,都是一个很新的举措,“除了经济指标以外,社会生活当中、社会结构当中、社会治理当中出现这样的润物无声的文化的方式,我觉得很好!”

作家们体验颜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