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

绿色的山峦环拥着五彩斑斓的欧式建筑,这座长在群山里的“彩色世界”,让曾经贫穷的巴中市平昌县板庙镇大石社区吃上了“旅游饭”。正在北京展出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这张反映该社区建成“童话小镇”的照片,将一个村的蝶变娓娓道来。而这也是近年来平昌县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康养度假等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写照。

童话小镇。

大石社区坐落于平昌县板庙镇西南方向。“以前这里叫大石村,地处大巴山深处,因为路窄坡陡石头多,也被当地人叫做‘石头村’。”王万平是大石社区总支部书记,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人。他记得,过去道路未通,村民要去平昌县城里卖农产品,需要绕道走上50余公里。

变化始于2015年。经过当时大石村第一书记孙海峰多次争取协调,在市县两级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4月,大石村五社至桥沟村2.8公里联网路得以硬化,省道101线也修到这里,并穿村而过。“道路打通后,我们到平昌县城的距离缩短为15公里,再加上附近有白衣古镇、三十二梁景区等,我们就想着打造一个景区,和其他景区联动,形成一个旅游环线。”

随着道路建设,大石村正式启动“童话小镇”建设,如今,大石社区核心区47户民居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集休闲广场、体育运动场地、观光步道、儿童游乐园、乡村酒店、滑草场等,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康养度假为一体。斑斓的建筑、独特的乡风民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人气有了,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吃起“旅游饭”。村民杜红波就是其中一名。2016年,瞄准家乡发展的新势头,他从外地回到家乡,做起民宿,“一年收入近10万,还不用背井离乡!”杜红波说,如今孙翠林、张国均、吕满、杨希军、李春梅等村民和他一样,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他们办起民宿,做起餐饮,“钱包鼓了,日子也越来越美。”

与此同时,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画家罗中立因油画作品《父亲》声名鹊起。这幅画作的“父亲”原型就是双城村村民邓开选。油画《父亲》被认作是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双城村也有了“父亲的村庄”的美誉。

周银平是双城村村总支部书记。他介绍,2021年11月,他们启动了“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振兴特色示范区开工建设,采用“无痕式”规划、组团式布局和生态化改造,将村里分为春风田园组团、邓家大院文化组团和老屋湾康养组团,修旧如旧保留民居原貌,用一砖一瓦唤起乡愁记忆。这一示范区的建设,也引起罗中立的关注。他多次回到双城村,对项目实施给予艺术指导,同时牵线搭桥,邀请四川美术学院多次来双城村考察指导。

“四川美术学院与平昌县多次沟通洽谈,决定把双城村设立成四川美术学院乡村振兴实习创作基地。”周银平说,今年10月,示范区对外开放。如今,村里建有罗中立美术馆、农创记忆馆、生态传承馆、乡村记忆馆和乡艺民宿酒店,是集艺术创作、民俗民宿、乡村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是全国独具乡村文化、乡土艺术、乡愁情怀的《父亲》打卡地。

双城村。

“本来因为疫情还担心客流量,没想到现在很红火,民宿要提前预定才有房源。”周银平介绍,村里现在打造了42套民宿,民宿的火热,也带动更多村民入局。

两个村、社区的变化,并不是个例。在平昌县,更多的乡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平昌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带动越来越多乡村“活起来”“火起来”,平昌正广泛开展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创建,助力巴山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子更美,烟火气更浓,人气更旺。

(本文图片均由平昌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