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中成 周琳/视频

“正月去看灯,正月去看什么灯,正月元宵灯……”9月24日,在松潘县镇江关镇五里堡村,10多位村民围坐一团,边唱歌边做手工花灯。“我们村前两天在县上拿了两个一等奖,这两天村里人都很高兴。”五里堡村村委会主任许永峰说。

五里堡村民手工制作花灯。周琳摄

许永峰口中的“两个一等奖”,指的是在松潘县第四届古城花灯会上,五里堡村代表镇政府,派出参赛队伍跳传统花灯舞比赛,得了一等奖。另外一个一等奖是村民设计的“五谷丰灯”花灯,在花灯制作比赛中摘得一等奖。

松潘是四川民间花灯之乡,花灯始于清代,主要以松潘的小调、曲子加以伴唱,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格。如今,以花灯为核心的花灯舞也成了当地藏羌回汉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村村都要跳花灯舞。

五里堡村制作的获得一等奖的创意花灯“五谷丰灯”。周琳摄

“五里的花灯,镇江关的龙。”许永峰告诉记者,据村里老人讲,这句话从清朝以前就在流传。所以,我们五里堡村的花灯也是松潘最有名的,花灯舞也是我们村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前几天的比赛中,我们村的参赛队伍是全县唯一没有电子配音的,就是打鼓、打钹和人唱出来的‘土味’音乐,很有民族特色。”

“我们村还有一个奇怪的传统。”98岁高龄老人刘全珍说,在五里堡村,花灯舞只能连续跳三年,第四年就不再跳要休息一年,到第五年,上一批参加跳花灯舞的人,就要在村里找年满18岁的新人,新人接到灯就要连续跳三年花灯舞。“这也是老一辈定下的规矩,还能保证了村里花灯队随时都有接班人。”

五里堡村民参加花灯舞蹈比赛。周琳摄

许永峰说,村里的男男女女到了17、18岁后,就有长辈教他们做花灯和跳花灯舞。按村里的传统,制作花灯是女的做,花灯舞一般是清一色的男的跳。“因为男的跳花灯舞,能跳出不一样的‘豪迈’与‘雄壮’感。”

所以,在五里堡村,跳花灯舞的时候,唱小调就由女的来唱。“女的唱小调人数不受限制,但跳花灯舞的男的是有人数限制的。”刘全珍说,比如,在村里跳花灯舞的话,一般是11人或13人,最多15人。俗称11连灯、13连灯、15连灯。

在花灯的制作上,五里堡村也有自己的“坚守”和“规矩”:市面上漂亮的塑料花不用,只用传统的方法用手工做花灯。 “前几天的花灯制作比赛,我们加入了青花瓷、羌绣、麦子、荷花灯造型等元素,设计出了‘五谷丰灯’。”五里堡村花灯设计者吴声刚说,这不仅是五谷丰登,庆祝丰收,更是寓意我们村团结互助、和谐友爱。

五里堡村是一个以藏羌回汉多民族聚居的村寨。许永峰透露,下一步,依托村里的传统花灯文化,将积极把花灯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