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炫 川观新闻记者 李欣忆  文、图、视频

“1500张折叠床,好的,明天就可以发货!”10月25日一早,成都市鑫宏威野营装备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鑫宏威公司”)总经理刘新伟接到来自广元的应急保供订单。由于疫情防控等需要,折叠床等应急保供物资供不应求,鑫宏威公司20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以赴保订单交付。

钢管、木板、棉布等原材料,是怎么从生产线上“变”出折叠床的?川观新闻记者带你一起去鑫宏威公司的工厂看看。

一张折叠床的诞生,需要哪些步骤?

刘新伟带我们来到精加工车间,在这里,一根长约2米的钢管,开始了神奇的旅程。首先,这根钢管被切成不同尺寸,这是第一道工序——切料。然后,变短的钢管被弯曲、打孔,装上连接件,好几道工序之后,等待它的是焊接机器人。

打孔。

数台焊接机器人熟练地在弯曲的长钢管上,焊上短钢管,一个床架就焊好了,“我们去年引进了智能机器人焊接生产线,1个机器人可以当4个焊工,效率提升了好几倍。”鑫宏威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何强说。

床的前腿、中腿、后腿部分,由于需要折叠,连接件特别多,焊接之后还要返回上一道铆接工序,安装连接件,然后进行二次焊接。

机器人焊接。

接下来,这些变成床架和床腿的钢管,来到了喷涂车间。工人把它们挂在高高的架子上,一排排整齐地进入淋浴间“洗澡”,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开始“穿衣服”,也就是喷上一层环保漆面,这还不够,还要进入烤箱,经过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烘烤,一番“梳妆打扮”之后,床架和床腿变得锃锃发亮。这一条全自动喷涂流水线,全长160米,整个“洗澡、穿衣服、梳妆打扮”的过程机械化程度很高,全程大约40分钟,只需12个工人。记者试着摸了一下篮子里刚“梳妆打扮”后的床腿,表面光滑、发亮,有些烫手。

喷淋。

在打板车间,几十个工人正忙着给木板套上一层泡沫板,再穿上棉布的衣服,进行固定,制作成床板。

在注塑车间,智能注塑机源源不断产出垫脚、垫托等辅材。

这些床板、垫脚等运到组装车间,工人们将床架、床腿和床板进行组装,安上垫脚,一张折叠床就在流水线上成功下线了。折叠起来只有0.75米宽、0.2米厚,便于收纳;摊开之后2米长、0.75米宽,可供单人躺、卧、坐,功能齐全。

组装车间。

这种折叠床被工厂、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广泛使用,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物资供应需求激增,折叠床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可以说是“一床难求”。记者看到,许多折叠床的包装都印上了“应急”字样。“9·5”泸定地震后,这家工厂也紧急调配了6000张救灾专用折叠床,于第二天运抵灾区。

一个应急保供企业,怎么“拼”在四季度?

记者采访期间,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成工业园的鑫宏威公司,门口货车排起了长队,原材料堆放在道路两旁,仓库里折叠床、帐篷堆成了小山,连办公楼的门口空地都见缝插针布置了一条打板生产线。

“没办法,厂房实在不够用。”刘新伟说,10年前,他在大成工业园建成了约1万平方米的厂房,后来不断租用园区内临近的厂房,现在生产线散落在园区各处,租用厂房加起来有几万平方米,“我每天都去厂房四处看看,转一圈需要骑自行车。”

鑫宏威公司创业之初的主营产品是面向大众的野营帐篷,后来慢慢转型为应急保供企业,提供帐篷、折叠床、折叠桌椅等成百上千种应急物资。

“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按时保交付。”

目前最要紧的是招聘工人,目前还有100名工人的缺口,“争取人员能早日到位,迅速培训成为熟练工人。”王何强的重点工作也将向招聘工人倾斜。

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刘新伟有新的谋划,“今年正在启动新厂区建设,占地120亩,争取明年下半年投用。”据他透露,新厂区将继续拓展应急物资的产品线,瞄准轻量化、便携化等未来方向,进行更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

在他看来,应急物资产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大,要继续做大做强,提升“四川造”应急物资在全国市场的占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7月,国家首个应急装备科研联合实验室在鑫宏威公司挂牌,通过和四川大学合作,校企双方将共同研发机动宿营帐篷和机动宿营装备集成应用技术,“后续我们计划追加投资,建设集帐篷研发、中试、生产于一体的总部基地,积极融入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试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刘新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