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闻亚  实习记者  杨都



9月22日是全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上午,在盐亭县高渠镇双林村旭升家庭农场的几百亩马铃薯地里,从播种到植保和收获的各种机具整齐地排在田间,这是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联合四川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举办的全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现场。

“活动是为了探索完善西南一二季混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提升西南一二季混作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处副处长谭平告诉记者,通过推进活动,补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短板,大力提升我省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十四五”力争实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的目标。

全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现场。

张闻亚/摄


现状:丘区多,规模小

我省马铃薯机械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南五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接近全国总面积的一半。其中我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2019年超过1000万亩,产量达到1422万吨,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广,面积大,以春、秋、冬三季为主,周年生产格局明显,其中冬马铃薯上市避开北方马铃薯集中上市时节,价格优势显著,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谭平介绍道。

但是,我省马铃薯的机械化率却和马铃薯种植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据统计,我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省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受到地块小,规模化生产少等多种因素制约,在机械化种植、收获等环节还较为薄弱,与先进省市的发展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谭平告诉记者。

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专家、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沈学善博士告诉记者,机械化率低导致我省马铃薯生产成本偏高,成为制约我省马铃薯生产的一个瓶颈。

工作人员介绍农机情况。张闻亚/摄

目标:示范推广,五良融合

十四五,我省马铃薯机械化率达45%

活动代表观摩农民演示农机使用。杨都/摄

“对我省来说,马铃薯在脱贫上有着重要作用。”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顾问、省农科院原副院长黄钢研究员告诉记者,同时,马铃薯对全国的粮食安全还有着重要作用,“生产周期短,全年多季种植,产量高,种植区域大,决定了马铃薯还是粮食安全的最后防线。”

因此,我省也十分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并确定了在十四五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率45%的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示范推广是其中重要一环。推进活动当天,湖北、湖南、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甘肃、内蒙古等全国马铃薯主产省农机推广站(中心)技术专家、绵阳市各区县基层技术骨干和马铃薯种植大户上百余人参加。

在马铃薯地里,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任丹华研究员详细介绍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包括冬马铃薯双膜生产技术、水肥一体技术、大垄双行播种技术以及适宜于小农户生产的半机械化生产模式。农机手还现场演示了马铃薯2CM-2C播种机、自走式双垄四行播种机、洒肥机、中耕上土机、铺膜机、高效植保机械。

“四川地少,寸土寸金。这些机械都非常适合中小田块操作,转弯半径不超过2米,浪费少。”任丹华现场介绍道。宋仕俊也从机械化中尝到了甜头,他的家庭农场种了600亩,“去年赚了170多万。”宋仕俊告诉记者。

植保无人机。杨都/摄

当天下午,省(市、区)与会代表介绍了当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问题和技术瓶颈,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成员分享了四川马铃薯产业发展、机械化技术等工作开展情况。

与会代表认为,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需要各方共同发力,聚焦马铃薯播种和收获环节,加强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扎实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与会专家还为马铃薯产业高效高质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配套,以适应机械化作业为前提,根据当地条件优化适合机械化的栽培模式,建立起科学、规范、可复制的综合性生产技术模式;二是积极探索南方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道路,重点培育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服务的大户。三是积极推进马铃薯先进适用生产机械的创新。重点解决机械化播种和机械化收获的制约,集中精力解决黏土地、山坡地、小碎田机械化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