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现场。 付江 摄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10月11日上午,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一片繁忙。在初步成形的主体建筑前,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机器轰鸣声、车辆运行声、切割机响声等声音混在一起,格外热闹。

10点,两辆大巴车驶入项目施工现场,参观者包括绵阳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也有当地街镇、区级相关部门(单位)、驻区单位负责人。当天,绵阳经开区举行“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暨2022年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活动。参加活动的项目共计37个,计划总投资77.47亿元。当天参观的点位总共有4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其中一个。

为啥要看这个项目?项目负责人介绍,9月30日,该项目受到疫情影响,临时封控。10月6日复工后,几天时间里项目场地上作业人员从20多人迅速增加到550人。

项目负责人介绍,为抢工期,项目分组“白+黑”,努力抢时间,计划在10月内将此前耽搁的时间抢回来,预计在年底前,要实现1—7号楼封顶。

为什么这么拼?生物医药产业园是绵阳经开区落实绵阳市提出的“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一项举措,项目围绕创新药物、现代中药、智慧检测、医疗器械、智慧医药物流、生物农业等重点领域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该产业园的建立,可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延长产业链,目前已有6家企业意向入驻该园区。

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2022年3月开工建设,开工至今,受多种特殊情况的影响,多次修改、完善施工方案。前期被耽误的工期已经逐步抢回,年底前要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争取在2023年9月完工。这样,企业就能在2023年入驻园区,尽早在经开区形成以生命科学为核心,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在内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群。

有参观者好奇,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500多人的生产团队?

答案就是让项目在“静”中“动”起来。施工方充分考虑了特殊情况的“人、材、机”的储备和预案,优化了施工工序和措施,保证了项目有序推进。

不久前,受疫情影响,项目施工人员被封控,该项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是利用施工场地已有房间和建设临时住所,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另一方面多方协调区相关部门解决施工作业人员进场、核酸上门检测等诸多问题。

这样一来,一旦接到复工指令,便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这也是复工第二天,工地人数就突破400人的原因。

听了项目负责人的讲解,许多部门负责人都深有感触。这样到现场学习参观的活动绵阳经开区已经连续举行了两场,核心点都是坚持“一线工作法”,提倡办公到一线、服务到基层,“拼”在一线,吹响锚定全年目标的冲锋号,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