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朝 川观新闻记者 王国平

从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出发,沿着人民南路(天府大道)一路南行将近30公里,就到了天府新区的中心兴隆湖。


兴隆湖正在打围,从今年8月底开始,天府新区启动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计划工期10个月。


在湖边的咖啡馆,几位市民倚着栏杆,讨论着兴隆湖未来的景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兴隆湖就是天府新区城市形态演进的缩影。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


如今,天府新区在建设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为“城市形态”增添加着新的注脚。正是基于天府新区的探索,成都才在全域范围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主要决策者多次强调“这是成都最大的辨识度和显示度”。

湖城大境

铺就生态底色

天府新区在建设初始就对城市发展保持了足够的克制。

2010年四川省委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2011年11月天府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此时,正值新一轮城市化浪潮,部分新城、新区简单粗暴的规划导致城市功能的割裂;另一方面,成都也需要跳出老城区,解决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形态如何匹配的问题。


最后,拥有良好生态本底、开阔发展空间的城南区域,成为构建“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的承载地。


新区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是3:7,也就是说生态空间达到整个天府新区的70%。”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建局空间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新区从规划之初就将生态保护放在了关键位置。

70%的生态空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好似国画技法中的“留白”,为主体提供了意蕴延伸的空间。

(天府新区供图)

天府新区与雄安新区具备同样优良的生态基础,拥有包括龙泉山、锦江、鹿溪河、东风渠、雁栖河、柴桑河等的“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生态格局。

上述负责人说,当时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势,避免大挖大填,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治理、提升,形成“一山多丘八廊”的特色地形体系。这些是天府新区铺就的生态底色。

2013年11月,兴隆湖项目开始动工。

据介绍,兴隆湖原本只是鹿溪河流域的一个洼地。规划建设时,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壅水成湖,之后又对鹿溪河上游段生态进行修复。

兴隆湖(天府新区供图

如此,以兴隆湖为核心的湖城生态圈逐步构建

到了2017年底,天府新区再次对城市设计进行了迭代升级。

天府新区联合来自同济规划院等顶层设计团队,结合此前的规划建设经验,重新调整了城市的规划思路,将新区原本的沿道路布局方案,转变为“沿河”“沿绿”布局的新模式。

鹿溪智谷。(川观新闻记者 衡昌辉 摄)

空间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我们认为河、湖都应该是城市的后花园,但后来我们意识到河、湖应该是人和城市使用的空间,而且具有可以带动产业发展的功能,努力将生态价值转换。

这一模式的转变,使得城市与山水真正融合在同一维度下,也是从底层逻辑上重塑城市形态的关键之举。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府新区考察,结合视频、沙盘、展板,详细了解兴隆湖生态治理成果、沿湖产业规划布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在兴隆湖畔,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公园城市”理念。

天府新区,由此定义了“公园城市”的初步形态。

精雕细琢

专注美学呈现

不断“生长”的天府新区将城市形态的进化过程置入肌理之中。在大开大阔、显山露水的布局中,又通过精雕细琢,将城市从“意境”带入“画境”的美学呈现。

这一过程中,天府新区引入两位“技术顾问”。

2017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所长匡晓明,受聘担任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总规划师,为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和镇村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把控。

(天府新区供图)

如今,匡晓明正和天府新区的团队一起,对新区的天际线工程进行提升。

“要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格局。”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公园城市推进处副处长高国瀛说,“此外,对于单体建筑的打造,我们建立了国际大师领衔、新锐设计师担纲的智库团队,已经打造了一批诸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独角兽岛、高空餐厅等精品建筑。”

另一位技术顾问则是2019年底聘请的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色彩总规划师,由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色彩大师宋建明教授担任,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天府新区“调”色

(天府新区供图)

天府新区为什么要着重布局城市色彩?

在宋建明看来,城市、色彩和美学这三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域下是很难加以定义的。但有一个因素可以很好地将三者统一起来——那就是人。因为人会去体验城市,去感受色彩,去把自己对于外部空间的美学表达作为自己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而天府新区的色彩规划,就是要让城市的色彩服务人的美学感受,并使之能呈现出更好的生活状态。

对于城市的色彩规划,成都其实并不陌生。2004年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钱方的团队就在《成都色彩研究报告》中建议成都以“复合灰”作为城市的基本色调。“复合灰,不是意味着成都的建筑都要用灰色。而是当城市浮现在天际线时,它所给予人的色彩感受。”中建西南院副总建筑师秦盛民向本报记者阐释了城市基本色调与建筑色彩的关系。

兴隆湖(天府新区供图)

天府新区的色彩规划在延续“复合灰”的基础上,又自主进行了“调色”。其一是扩展了色彩规划的主体。将生态空间的色彩规划添加到了城市色彩规划中。基于天府新区广阔的生态空间,宋建明以“透蓝渗绿”为天府新区大环境的色彩基调。其二是以人的生活状态规划城市的区域色彩,提出了“银城彩市”的构想。“城”是城市的工作区域,是现代,严肃与快节奏的。而“市”则是城市的生活空间,是市井,活泼和慢生活的。“银城彩市”就是基于人在城市不同区域中的不同生活状态,让城市的色彩去契合人的感受。

5月1日,市民在兴隆湖湿地公园感受轻松的假日气息。(川观新闻记者 郝飞 摄)

在制定色彩专项规划的同时,天府还有夜景光亮工程的专业规划。

高国瀛说,通过对公共空间的场景营造,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产业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公园城市”,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发展方式的全新探索。

高国瀛说,天府新区要打造与公园城市形态相匹配的产业作为支撑。产业要满足两个特征:绿色和高能级。“也就是说,将公园城市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金山银山。”

鹿溪智谷。(川观新闻记者 衡昌辉 摄)

自2014年天府新区获批为第11个国家级新区以来,多项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比如自由贸易试验区,比如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比如最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这也意味着,建设天府新区,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发展,而是承担着国家使命。

“作为国家战略的终于支点,必须有产业支撑。”高国瀛说,根据公园城市对产业的要求,天府新区锁定总部经济、会展博览、高技术服务作为支撑产业

选择发展总部经济,是因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节点,天府新区在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同时,其地区辐射能力也为企业发展带来先天优势,满足了跨区域或跨国企业对于总部选址的需求;选择发展会展博览,是因为其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上的汇聚作用;总投资约300亿元的独角兽岛,项目定位为独角兽企业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聚集地和生态创新区。成都科学城,正在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高新技术落地转化的试验田;同时与城市场景相关的技术应用,可以直接在新区内得到体现。

成都科学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中心效果图

天府新区通过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转化的实现形式,以生态投入吸引高水平的产业投资,又以公园城市品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打造成为西部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和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公园城市’不仅仅是‘公园’+‘城市’的简单叠加。”高国瀛说,“在天府新区自然化的生态本底基础上,不仅有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对未来生活的探索,还有对未来产业、未来技术的探索。

生活活化

“一个主体功能区就是一个城市社区”

《说文解字》载:“城者,以盛民也。”

在高国瀛看来,天府新区的公园城市形态终极目标是“聚焦人的感受”

“公园城市最大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如何汇聚人才。”高国瀛说,生态环境、国际化社区以及非常好的产业定位,都是为了吸引人才,从而达到整个城市的繁荣。

5月1日,市民在兴隆湖湿地公园感受轻松的假日气息。(川观新闻记者 郝飞 摄)

通过“一个主体功能区就是一个城市社区”的理念,构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人城产”融合。

在社区的空间承载方面,天府新区构建了“5-10-15分钟“三级生活圈。以步行的时间为丈量的尺度,将居民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解决在十五分钟的生活圈层内。不仅是要实现“望山见水,蓝绿交织”的生态场景;更是满足要住在画中,食在景间的生活动态。

鹿溪智谷。(川观新闻记者 衡昌辉 摄)

如果从空中俯瞰,兴隆湖南部还有大片的原野,农耕文明的稻田,正在进入收获季节。还有天府新区着力保护和修复的川西林盘。

站在湖边,东望龙泉山,郁郁葱葱,西望雪山线,雄伟夺目。而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借景。不同的是,天府新区将旧时的私家享受,引入到城市之中,并因此为“公园城市”增写一项注脚。

如今在天府新区,既能感受到都市繁华,又可揽湖山盛景。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的建设,有着一套自己的营城逻辑。”高国瀛说:“从科学城到总部商务区,再到天府文创城,我们想要的感觉是,城市不是很生硬地在一个地方突然冒出来,而是从一个地方自然生长出来的,这是我们建设公园城市的一个理念。

天府新区是四川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是“公园城市首提地”,正是基于天府新区的探索,成都才在全域范围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主要决策者多次强调“这是成都最大的辨识度和显示度”。

>>相关阅读

打开成都新世界①丨东望,一座怎样的未来之城?


四川日报成都全媒体中心

新区工作室出品

策划:李秋怡 肖莹佩 王国平

执行:王国平 王晋朝(实习)甘翠 熊珮

视频剪辑、视觉设计:甘翠

视频配音:王晋朝(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