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日游公园、夜游锦江。国庆假期,成都锦江两岸人头攒动,夜游锦江项目也实现从活水公园到东湖公园10公里航线通航,依水而建的锦江公园正成为热门打卡地。

锦江公园范围为北绕城南侧500米到江滩公园,包括48公里锦江河道、滨江两侧开敞空间、沿线两岸1—2个街区,总面积33.8平方公里。跨经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郫都区7个区,总体形成“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园”的空间结构。

自2017年锦江公园启动建设以来,穿越城市的母亲河不仅成为景观,更成为业态丰富、烟火十足的生活空间。

水生态治理和公园建设一体推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成都的母亲河,锦江因水而困。

人口增长、工业发展,锦江污染严重。1993年,成都启动府南河综合整治,历时10年,锦江由护城河转变为景观河。但是,当年的改造存在一定局限,河堤直上直下,滨河空间预留不足,锦江难以让人亲近。

如何改变?2017年底,成都决定将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公园建设一体推进。

锦江公园,以水塑魂,治水先行。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锦江公园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系统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龙溪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III类以上。

近年来,成都坚持“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的思路,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推进,控源、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新锦江。

一边治水,一边筑景,近年来,锦江沿岸增加更多滨水开敞公共空间,并通过绿道有机串接,形成层次丰富的开敞空间网络体系。

“得益于锦江生态治理和锦江公园的建设。夜游锦江项目才有了最佳体验。” 在成都锦江绿道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锦江公园建设是成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一次实践。

在筑景的过程中,锦江公园也在展现治水理念。7月,作为锦江公园最新规划的23个公园之一的活水公园,经过整治修缮后重新开放。

活水公园修复整治工程设计方项目负责人朱俊糖向记者介绍:“在公园里,公众可以看到河水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活水公园是国内首次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公园,使污水处理实现低能耗、低费用、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带动沿岸街巷活力提升

锦江公园远不是治一条河,建一个公园那么简单。它也是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筑基工程。

锦江沿线是成都历史最悠久的区域之一,随着锦江公园建设的推进,垂直于河道的子街巷也在有机更新。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成都通过片区综合改造提升的形式,深挖街巷文化底蕴、营造新场景、构建新业态,截至目前,锦江公园95条子街巷已全部完工。

成都锦江绿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锦江公园正以“场景构建”为引领,突显简约健康的生活美学价值,打造蜀都味、国际范音乐主题浪漫滨水岸线,培育高品质生活场景、消费场景。游船项目、咖啡简餐、书吧、文创集市等多场景呈现。

锦江岸边的猛追湾望平坊早已成为网红打卡点。特色咖啡店、洞穴书店等等,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往。通过营造“一步一景、一店一品”高品质消费场景,该片区培育品牌首店8家,孵化特色网红小店17家。

锦江区大川巷,开敞式公共街区与滨江慢行系统有机融合,时尚青年文艺空间成为一街一世界、一街一特色范例。

得益于锦江公园焕新业态的还有祥和里,临江路、小通巷、奎星楼街等城市老街又展现出鲜活灵动的一面,为片区带来了更多流量和生机。

成都锦江公园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遵循政府主导、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原则,科学制定引导产业聚集、扶持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锦江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据介绍,在保证公益为先、保障民生福祉的前提下,锦江公园将联合国内外优质企业深度参与场景策划运营,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培育滨河民宿酒店发展带,推动文旅体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图片由成都锦江绿道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