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文/图

“可以多施点肥加快川贝母生长速度吗?”“播种后的管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今年是康定市鱼通镇农村娃家庭农场负责人杨优虹准备尝试种植川贝母的第一年,由于缺少经验,他迫不及待向四川农业大学中药材栽培专家张利教授发来信息请教。

9月28日,首席专家张利教授带领“科技下乡万里行”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团第50团成员杨瑞武教授、廖进秋副教授,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姜媛媛副教授一行,在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陈雩和高级农艺师李莉同志的陪同下,专程来到鱼通镇俄包村开展科技服务。

“该村居民具有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种植技术储备,种植积极性高,同时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海拔高度也适宜川贝母的生长。”张利教授告诉记者,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但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大,野生川贝母资源日益稀缺,从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的需求来看,发展人工种植川贝母将成为大势所趋。

专家服务团现场示范川贝母种植。

“一年针,两年叶,三年飘带,四年抽筋不开花。”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川贝母的生长。小小的种子在冬天撒入土里,经过4年以上时间才能收获,这也致使川贝母成为一味名贵的中药材,每公斤售价可达数千元,被称为药中“黄金”。

选种、浸种、开厢、拌肥、播种……专家团不仅免费为种植户带来了川贝母种子,还走入田间,亲自将每一个操作步骤示范给种植户看,并细心讲解注意事项。

“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有了专家的帮助,我有信心掌握这项技术。”杨优虹原本在外务工,因一次事故不幸失去了右臂,2019年返乡后他流转了当地近50亩撂荒地并成立了家庭农场,一心发展中药材种植。同村的中药材种植大户罗健康听说来了技术专家,也专门跑来学习,并邀请专家到自己的重楼基地指导,“我们不怕吃苦,就怕没技术。”

专家服务团调研指导当地重楼基地。

据了解,自2018年开始,张利教授团队深入道孚、稻城、康定、丹巴、金川、松潘等地开展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工作,通过“整团推进”的作战模式,搭建了稳定了“企业+专家团队+基地+研究生”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当地中药材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示范引领能力,有效促进了当地中药材良种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康定自然条件优势突出,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但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过程中,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阻力仍然存在。”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陈雩告诉记者,“科技下乡万里行”服务团的长期帮扶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了重要的科技力量,今后双方还将在技术指导、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