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摄影报道

9月23日下午,达州市宣汉县蒲江街道洋烈社区,连日降雨过后,州河水位上涨,河面变宽。

“这就是‘7·18’特大洪水淹没的水位线。”蒲江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苟武元领着记者来到一处叫做“洋烈印记”的地方,残存的墙面上刻着水位线,最上面一行标注着“301.5米”。整个残存墙被当作洪灾的印记保留下来,墙上挂着多幅画,记录洪水淹没的场景和水退后街道的杂乱。

洋烈社区修建的灰瓦白墙川东特色民居。

“7·18”洪灾是当地群众刻骨铭心的回忆。洋烈社区位于州河及其支流张家河的交汇处,两条河以“V”字型将社区包围。10多年前,彼时是洋烈乡、沿河而建的场镇遭遇多次洪灾,其中2010年“7·18”洪灾水位上涨七八米高,整个场镇全部被洪水淹没,120余户人无家可归。

仍然保留的洪灾过后残存墙体。

洪灾发生后,当地决定将场镇街道地面抬高11米,重新修建聚居点。苟武元是当时灾后重建工作组的成员。

“统规联建打造川东特色民居,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场景。”跟着苟武元从“洋烈印记”沿着青石台阶往上走,灰瓦白墙的民居映入眼帘,尽管下着蒙蒙细雨,但挡不住清爽的气息。街道旁停放着数辆多人脚踏车,街边是用青石修建的护栏,再把目光转向河边,宽阔的州河在眼皮下平静流淌。

灾后重建,翻开了洋烈乡新的一页。

苟武元介绍,按照新农村风貌建设,后又顺势建设农家乐、民宿,打造乡村旅游点,包括扩大草莓种植规模,新发展葡萄、西瓜种植等,打造采摘体验农业千亩以上,并修建6公里游骑步道。

曾经泛滥的江河,转身成为独特的水文景观。

除了将街道抬高11米,这里还进行了堤防护岸建设。宣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指挥长符勇说,河道内修建混凝土重力式堤防,上部是青石护栏,防治冲刷河岸。行走在河边,堤防被上涨的水位淹没,但青石护栏清晰可见。

左侧是洋烈场镇旧址,右侧是现在的洋烈社区聚居点,地面抬高了11米。

如今,州河洋烈社区段是宽250米以上,长数公里的宽阔笔直江面,加之这里处于下游罗江口电站的库区,水流平缓。“人在屋中坐,水在窗外流。”苟武元说,川东民居特色、田园采摘农业,加上水文自然景观,洋烈社区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借助有利地势,这里已举办5届龙舟大赛。

龙舟大赛(资料图)。苟武元供图

2012年,首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洋烈社区举办。2015年,洋烈水乡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纷至沓来。洋烈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不仅近郊游火爆,还吸引重庆、陕西等地游客前来,年均游客60万人次以上,群众吃上旅游饭,人均年收入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