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登林

“瞧,过去的流沙现在不但固定下来,而且上面覆盖了一层杂草。”9月20日,在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该县林草局生态修复股助理工程师涂胜向记者一边介绍当地治沙情况,一边用手扣起沙土,在手中轻捻。

在高原强烈阳光下,眼前一片杂草丛生,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远处山坡顶上。在秋风中,高起的草丛不时被掀开,地上露出四方形的轮廓,轮廓材料是高山红柳。

“原来这是一片流沙,当地人叫做‘斜马坚’,意即沙子山。”这片土地原来确权给西仓村村民旦科时,他从来就没想过利用它。

若尔盖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属高寒生态脆弱区,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等生物因素影响,全县草原沙化、湿地萎缩情况令人堪忧。据全国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该县沙化土地面积达到80308.18公顷,占草原面积的9.9%,涉及7个乡(镇)、场,32个村。

辖曼镇西仓村沙化土地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改变来自于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2016年若尔盖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项目在当地实施,项目第43号小班治理面积为211.55公顷,投入846万元。

该项目主要采取了“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围栏封禁管护”治沙模式。2017年9月进场施工,2018年底完成。

涂胜解释这被称作“柳沙障”治沙的特别之处:将高原红柳编制成2米宽、4米长的方框,方框固定后,在其中施以有机肥和农家肥,然后播上多年生草种披碱草、老芒麦和一年生草种燕麦,中间还扦插上高山红柳。

“短时间内,主要是柳框和燕麦固沙,长时间来看,披碱草、老芒麦和高山红柳共同发挥作用。”涂胜说。

现在可以看到,这处流动沙地经过综合治理后,沙海明显固住,流动沙丘所在区域风蚀情况明显减少,逐渐转化为固定沙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10%以下提升到目前的30%。”涂胜说,这块流沙变绿地后,附近的湿地避免了被沙化的命运。

目前项目已进入为期三年的管护期。“我现在是这片绿地的管护员,每天都要来好几趟,主要防止人畜翻越围栏破坏脆弱的绿地。”旦科说。

为了与沙患争夺绿色家园,若尔盖县干部群众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沙化治理。自2004年实施“四川省若尔盖县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来,相继实施了省级防沙治沙、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沙化治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沙化治理、植被恢复等政府性投资建设工程。

截至2019年底,若尔盖县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治理了各类沙化土地2.7万公顷,占全县各类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3.62% 。涂胜表示,目前,若尔盖县治沙呈现“总体好转、局部可控”的良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