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观察 钟文博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很高兴又见面啦。”9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一下车,宣汉县锂钾综合开发产业园指挥部副指挥长周相生快步迎上去,两人一边向“川宣地1井”走去,一边熟络地交流着锂钾资源开发近况。

“这就是我们这口井采出来的卤水,这个是新型杂卤石,这表面就是可溶于水的钾盐。”周相生给郑绵平一行介绍卤水和矿石样本。“你们看这种表面有碎屑颗粒杂卤石,易溶于水,便于大规模的工业开采。”85岁的郑绵平“抢”过话茬给众人介绍起来。

周相生与郑绵平已是往来两年的老朋友,宣汉县锂钾综合开发产业园指挥部自2018年成立,而在成立指挥部之前,郑绵平就已经成为了宣汉的常客,并在宣汉设有院士工作站。

2014年,在我国盐湖科学及矿业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郑绵平院士的指导下,结合达州市恒成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地矿局405地质队钾盐探井测井相关数据,发现宣汉县锂钾资源品位高、品质好,便于大规模开发利用。

经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绵平院士项目组通过核心区(340平方公里)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反演和储层预测,并经专家评审论证,初步得出核心区内富锂钾卤水8.23亿方,扩展地区1116平方公里范围内富锂钾卤水20.92亿方,富含氯化锂、氯化钾、溴素、硼酸、氯化钠、碘等。

“汽车烧的是石油,人人都知道中东的暴富就是靠世界第一的石油资源。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汽车都用上锂电池了,是拥有世界第一的锂资源,是不是就会成为下一个‘中东’?”9月20日上午,在两院院士四川行达州对接会上,郑绵平带来主题演讲,此问题抛出便引起一阵议论。他接着谈到,“宣汉境内富锂卤水资源储量丰富,锂品位高且品质优良。”

谈及达州钾锂盐绿色综合开发前景,郑绵平说,可推动川东北宣汉普光地区形成我国首个亿吨级以上大型海相钾盐资源基地,支撑中国(普光)千亿锂钾示范产业园建设,这是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建设西部新能源锂盐-钾肥科技创新与绿色开发高地的大好机遇。

“我们面临的是新类型的海相钾锂资源类型,没有现成的经验,必然存在新的科学技术难题。”郑绵平在演讲中提出发展产业的几点建议,一是培养相关攻关克难的科技创新人才,二是筑巢引凤引进合作实现共赢,三是政研产学用高度融合改革体制机制,打造切实有用的锂钾创新平台。

就在两天前,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的成都主会场,郑绵平院士团队与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达州市锂钾产业园院士合作协议书,郑绵平院士将为宣汉的锂钾资源产业长远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宣汉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指导,而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根据实际需要,支持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及有关科技人员联合申报国家和地方有关项目、计划和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