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36岁的歌手傅松因患口腔癌去世。

除了对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当网友们看到傅松老师生前和病魔斗争的照片时则更是感觉触目惊心:傅松老师患病以后,右脸颊因为口腔肿瘤严重变形。

口腔癌对健康带来的危害竟然如此直观,而傅松老师在生前多次录视频向公众呼吁,珍惜生命,远离槟榔,他之所以患上口腔癌,和生前爱嚼槟榔有很直接的关系。

傅松老师患病去世后,槟榔对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再次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四川、浙江、江西等多省多地第一时间出台措施,限制槟榔产品的宣传销售。其中,南充营山县、成都新津区等地第一时间落实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勒令商家下架槟榔产品。在经历了无数次悲剧以后,进一步限制槟榔产品销售的浪潮悄然兴起。

随着越来越多的权威机构和专家出面科普,食用槟榔对人体有危害已经渐渐成为大众共识。槟榔里面含有一种化学物质,经过咀嚼以后,会在口腔里产生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我们的牙口长期和这些东西接触,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蜕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等病症,而这些无一例外都可能属于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经过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湖南大学湘雅医院在2018年的一次研究也发现,在当时该院的口腔颌面外科某病室中,45名口腔癌患者中有44人长期、大量咀嚼槟榔。

广告截图

槟榔早在2003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为一类致癌物,和香烟、甲醛等人人都知道避而远之的词汇是一个级别。但小白却认为,槟榔最大的危害还不止于此。除了健康杀手这个表面上的头衔,槟榔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早已有了成熟的产销体系,人们可以像买零食一样轻易地在商店里买到槟榔产品,能像嚼泡泡糖一样咀嚼槟榔。

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摄入方式,我国现今对槟榔产品的管理基本同普通食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普通人哪怕是买烟,也能被店家告知不会给未成年人售烟,香烟盒上至少也有“吸烟有害健康”一类的标识提醒,而槟榔在商场里却能在某种程度上畅行无阻,更没有对未成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加以限制,这就让槟榔往往披着普通食品的外衣大行其道,甚至登上电视广告,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大型活动的赞助商,其严重的危害常常被人忽视。

前几年,随着大众对槟榔认知的逐渐深入,槟榔产品的肆无忌惮开始受到公众质疑和谴责,而相关生产厂家仍然不愿意放弃市场和热钱,搞出了更多令人窒息的操作:某些商家将槟榔当成中药材来宣传,更“机灵”地把自家的槟榔产品加入枸杞、人参等大众熟知的中药材,暗示这些有益中药材能对槟榔的害处对冲,正负相加就对身体无害了……好家伙,搁这儿卡Bug呢?

小白发现,近几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槟榔产品的管制有一定的“加码”,但槟榔在我国多地仍然能作为普通食品出现在市场上,作为香烟一类致癌物,槟榔享受到的“绿灯”仍然很多。

如今在网上搜索“槟榔”两个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槟榔有害健康”一类的公益宣传,而是槟榔种植技巧、槟榔产品推介等等,一些营销号甚至将槟榔当成一味中药材宣传其治疗效果,具有极强的误导性。槟榔产品的管理距离符合大众的期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广州禁毒

诚然,槟榔产品的背后有着丰厚的利益链,甚至和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但是身为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东西,槟榔从原则上就不应该享有现在的销售和宣传待遇,至少它应该和香烟一样,在限制销售的同时,其对身体的危害也应该进一步成为大众共识,让绝大多数人对其避而远之。

傅松老师因为沉迷槟榔的英年早逝令人心碎,但是,难道等到了生命逝去,我们才会对身边的健康危害因子有更多的警醒和重视吗?希望各地对槟榔产品的限制和打击能步入常态化,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更多措施,把槟榔产销的限制规范化,不要给某些厂家“卡Bug”钻空子的机会。

作为普通人,小白希望大家终生不要碰任何款式的槟榔产品,主动劝导身边人杜绝或戒除槟榔,当它成为了多数人主动远离的对象,槟榔才不会像前几年一样大行其道。(白华宇)